搜索
首页 《送公孝与下第东归三首》 素衣不禁帝京尘,出郭看春已暮春。

素衣不禁帝京尘,出郭看春已暮春。

意思:白色的衣服不禁止京城尘,出城看春天已经暮春。

出自作者[明]冯琦的《送公孝与下第东归三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素衣不禁帝京尘,出郭看春已暮春》是一首表达离别与怀才不遇的诗篇,通过对诗人自身情况的描绘,以及与友人离别的场景,表达了诗人的感慨与无奈。 首句“素衣不禁帝京尘,出郭看春已暮春”中,诗人以自身素衣,即纯洁无瑕的形象,描绘出诗人内心的清高与洁净。然而帝京的尘土却使他无法保持素衣的洁净,暗喻诗人的生活环境并不理想。他出城去欣赏春天,却发现春天已经过去了。这里的“暮春”不仅指季节的更替,也象征着诗人年华的流逝,以及他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感慨。 “我自倦游君未遇,杨花如雪送归人”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的内心感受。他自感疲倦于游历,而友人却仍然没有遇到机会。杨花如雪般飘落,仿佛在为友人的离别送行。这里的“杨花”常被用来象征离别与漂泊,进一步强调了诗人与友人的分别。 “南浦春波照酒卮,谩将离恨托前期”这两句描绘了离别的场景。在南浦,春日的江水映照着酒杯,诗人将离别的愁恨寄托在未来的相聚中。这里的“酒卮”象征着酒与友情的连接,而“前期”则暗示着未来可能的相聚。然而,这离别的场景却使诗人的愁恨更深。 最后两句“如何命驾能千里,不为临歧住少时”是对友人的期望和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诗人希望友人能够得到更好的机会,但同时也感叹自己的才华无法得到施展。他希望友人能够为了分别停留片刻,但同时也明白人生的无奈与离别的必然。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自身情况以及与友人的离别场景,表达了诗人的感慨与无奈。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和隐喻,使得诗歌的表达更加丰富和深刻。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待,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启示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素衣不禁帝京尘,出郭看春已暮春。
我自倦游君未遇,杨花如雪送归人。
南浦春波照酒卮,谩将离恨托前期。
如何命驾能千里,不为临歧住少时。

关键词解释

  • 帝京

    读音:dì jīng

    繁体字:帝京

    意思:帝都;京都。
      ▶《汉武故事》:“上幸河东,欣言中流,与群臣饮宴,顾视帝京,乃自作《秋风辞》。”
      ▶唐·白居易《琵琶行》:“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 暮春

    读音:mù chūn

    繁体字:暮春

    英语:late spring

    意思:春末,农历三月。
      ▶《逸周书•文傅》:“文王受命之九年,时维暮春。”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暮春

  • 不禁

    读音:bù jīn

    繁体字:不禁

    短语:身不由己 不由自主 情不自禁

    英语:can\'t help (doing sth)

    意思:I
    准许,不禁止。
       ▶

  • 素衣

    读音:sù yī

    繁体字:素衣

    意思:
     1.白色丝绢中衣。
      ▶《诗•唐风•扬之水》:“素衣朱襮,从子于沃。”
      ▶陈奂传疏:“素衣,谓中衣也……孔疏云:‘中衣,谓冕及爵弁之中衣,以素为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