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性地颂》 如来妙体遍河沙,万象森罗无障遮。

如来妙体遍河沙,万象森罗无障遮。

意思:如来妙体遍河沙,万象森然罗列无障拦。

出自作者[宋]张伯端的《性地颂》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赞美佛教的,它以如来佛(佛祖)为对象,表达了对佛法的深深敬仰和领悟。 首两句“如来妙体遍河沙,万象森罗无障遮”,如来佛的伟大形象遍布世界各地,如同河沙一样遍布在每一个角落。这是对如来佛的广大无边的形象的描绘,同时也暗示了佛法无边,能包容万象。这句诗也表达了佛法遍及所有角落,无所不在,无有障碍的意思。 “会得圆通真法眼,始知三界是吾家”,这两句诗进一步表达了对佛法的理解。只有通过领悟圆通的真法眼,才能真正理解三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是佛教中对世间众生的分类)其实就如同自己的家一样。这里再次强调了佛法的重要性,以及佛法对人生的指导意义。 总的来说,这首诗赞美了佛法的广大无边和深奥精微,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深深敬仰和领悟。它鼓励人们通过领悟佛法,理解三界,从而更好地生活。这是一种对生活的深刻洞察,也是对人生的积极引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如来妙体遍河沙,万象森罗无障遮。
会得圆通真法眼,始知三界是吾家。
作者介绍
张伯端(公元983年—1082年),一说(公元984年—1082年),道教南宗初祖,字平叔,号紫阳、紫阳山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诚)。人称“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紫阳真人”。临海(今属浙江)人。自幼博览群书,学贯古今中外,涉猎诸种方术。曾中进士,后谪戍岭南。于成都遇仙人(一说此仙人即为刘海蟾)授道,后著书立说,传道天下。

北宋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仙逝,飞升前留有《尸解颂》一首:“四大欲散,浮云已空,一灵妙有,法界通融”。

张伯端与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贤真人薛式、泥丸翠虚真人陈楠、琼炫紫虚真人白玉蟾被奉为“全真道南五祖”(“北五祖”为:东华帝君王玄甫、正阳帝君钟离权、纯阳帝君吕洞宾、纯佑帝君刘海蟾、辅极帝君王重阳)。

关键词解释

  • 万象森罗

    引用解释

    纷然罗列的各种事物和现象。 南朝 梁 陶弘景 《茅山长沙馆碑》:“夫万象森罗,不离两仪所育。” 唐 吕岩 《浪淘沙》词:“万象森罗为斗拱,瓦盖青天。”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卷一:“ 北涧禪师 偈云:六月一日前,万象森罗替説禪;六月一日后,八角磨盘空里走。”

    读音:wàn xiàng sēn luó

  • 森罗

    读音:sēn luó

    繁体字:森羅

    意思:(森罗,森罗)

     1.纷然罗列。
      ▶唐孙揆《灵应传》:“轻裘大带、白玉横腰而森罗于阶下者,其数甚多。”
      ▶元·李汾《汴梁杂诗》之二:“衣冠繁会文昌府,

  • 万象

    读音:wàn xiàng

    繁体字:萬象

    短语:光景 观 情景 景象 场面 状况 场景 容 景 面貌 现象 气象

    英语:every phenomenon

    意思:

  • 如来

    读音:rú lái

    繁体字:如來

    英语:Buddha

    意思:(如来,如来)
    佛的别名。梵语的意译。“如”,谓如实。“如来”即从如实之道而来,开示真理的人。又为释迦牟尼的十种法号之一。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