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梅圣俞挽歌二首》 兵形穷胜负,史法贯兴衰。

兵形穷胜负,史法贯兴衰。

意思:战略研究胜负,史法贯兴衰。

出自作者[宋]司马光的《梅圣俞挽歌二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富含哲理的诗,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命运和人生价值的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兵形穷胜负,史法贯兴衰。”诗人指出战争的形势和结果往往决定了胜负,而历史的发展规律则贯穿了王朝的兴衰。这两句诗概括了人类社会历史的两大主题,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素养和敏锐的观察力。 颔联“落落虽殊众,恂恂不迕时。”落落寡合虽然与众不同,但心平气和、不违背时代的潮流。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个性与时代关系的理解,也展示了他独特的人生态度:坚守原则,但不与时代相悖。 颈联“位卑名自重,才大命须奇。”地位虽卑微,但名誉自重;才华横溢,命运却往往奇特。这两句诗深刻地揭示了才华与命运之间的微妙关系,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独特理解。 尾联“世俗那能识,伤嗟止为诗。”世俗之人哪能识得这些深刻的道理,我只能悲伤地将其写入诗中。这里诗人表达了对世俗无法理解自己深邃思想的无奈,也展现了他以诗为表达内心情感的方式。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含哲理,展示了诗人对人生、历史和命运的深刻理解。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兵形穷胜负,史法贯兴衰。
落落虽殊众,恂恂不迕时。
位卑名自重,才大命须奇。
世俗那能识,伤嗟止为诗。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关键词解释

  • 兴衰

    读音:xīng shuāi

    繁体字:興衰

    英语:ebb and flow

    意思:(兴衰,兴衰)
    兴盛和衰落。
      ▶《史记•太史公自序》:“猎儒、墨之遗文,明礼义之统纪,绝惠王利端,列往世

  • 胜负

    读音:shèng fù

    繁体字:勝負

    短语:胜败

    英语:victory or defeat

    意思:(胜负,胜负)

     1.胜败;高下。
      ▶《孙子•计》

  • 兵形

    读音:bīng xíng

    繁体字:兵形

    意思:指用兵作战的方式方法。
      ▶《孙子•虚实》:“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郭化若注:“兵形,即作战方式,怎么打的意思。”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