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解释
1.《老子》:“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 河上公 注:“无色曰夷,无声曰希。”后因以“希夷”指虚寂玄妙。 南朝 梁 萧统 《谢敕参解讲启》:“至理希夷,微言渊奥,非所能钻仰。” 唐 权德舆 《奉和郑宾客相公摄官丰陵扈从之作》诗:“莫究希夷理,空怀涣汗恩。”
2.指虚寂玄妙的境界。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臣
读音:shí tái
繁体字:石苔
意思:石上滋生的苔藓。 ▶唐·杜甫《雨》诗之四:“楚雨石苔滋,京华消息迟。” ▶唐·张祜《东山寺》诗:“寒色苍苍老柏风,石苔清滑露光融。”
解释
读音:fú yī
繁体字:黻衣
意思:古代礼服名。绣有青黑色花纹。 ▶《诗•秦风•终南》:“君子至上,黻衣绣裳。” ▶毛传:“黑与青谓之黻,五色备谓之绣。” ▶《尸子•君治》:“人之言君天下者,瑶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