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陪冯使君游六首·游灵泉院》 对花语合希夷境,坐石苔黏黼黻衣。

对花语合希夷境,坐石苔黏黼黻衣。

意思:对花对合希夷境,坐在石苔黏黼黻衣。

出自作者[唐]贯休的《陪冯使君游六首·游灵泉院》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描绘了一个宁静、美丽的场景,充满了禅意和自然之美。 首句“珂珮喧喧满路岐”描绘了人们来来往往,声音喧闹,但这种喧嚣并没有破坏禅院的宁静,反而增添了它的神秘感。 “乱泉声里扣禅扉”一句,以泉水声衬托出禅院的静谧,仿佛可以听到泉水声在敲打着禅院的门扉。 “对花语合希夷境”一句,描绘了诗人与花对话的场景,这是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象征着禅的境界。 “坐石苔黏黼黻衣”一句,描绘了诗人坐在石头上,苔藓覆盖着他的衣服,这进一步强调了禅院的自然之美和诗人的超脱。 “惠岩亦有孤峰在”一句,描绘了惠岩的孤峰,这象征着禅宗的传承和延续。 整首诗充满了禅意和自然之美,通过描绘禅院的宁静和自然之美,表达了诗人对禅的领悟和对自然的敬仰。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热爱和对归隐的渴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禅意诗,它通过描绘禅院的宁静和自然之美,表达了诗人对禅的领悟和对自然的敬仰。同时,它也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热爱和对归隐的渴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珂珮喧喧满路岐,乱泉声里扣禅扉。
对花语合希夷境,坐石苔黏黼黻衣。
鸟啄古杉云冉冉,风吹清磬露霏霏。
惠岩亦有孤峰在,只恋繙经未得归。
作者介绍
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

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关键词解释

  • 希夷

    引用解释

    1.《老子》:“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 河上公 注:“无色曰夷,无声曰希。”后因以“希夷”指虚寂玄妙。 南朝 梁 萧统 《谢敕参解讲启》:“至理希夷,微言渊奥,非所能钻仰。” 唐 权德舆 《奉和郑宾客相公摄官丰陵扈从之作》诗:“莫究希夷理,空怀涣汗恩。”

    2.指虚寂玄妙的境界。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臣

  • 石苔

    读音:shí tái

    繁体字:石苔

    意思:石上滋生的苔藓。
      ▶唐·杜甫《雨》诗之四:“楚雨石苔滋,京华消息迟。”
      ▶唐·张祜《东山寺》诗:“寒色苍苍老柏风,石苔清滑露光融。”

    解释

  • 黻衣

    读音:fú yī

    繁体字:黻衣

    意思:古代礼服名。绣有青黑色花纹。
      ▶《诗•秦风•终南》:“君子至上,黻衣绣裳。”
      ▶毛传:“黑与青谓之黻,五色备谓之绣。”
      ▶《尸子•君治》:“人之言君天下者,瑶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