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白门感述(二首)》 白门连岁值饥荒,十载良人旅朔方。

白门连岁值饥荒,十载良人旅朔方。

意思:南京连续正逢饥荒,十年优秀人旅朔方。

出自作者[明]林娙的《白门感述(二首)》

全文赏析

《白门感述(二首)》是明代诗人林娙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南京白门楼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国家兴亡、历史沧桑的感慨。 首句“金陵玉树起秋风”,以金陵(今南京)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金陵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六朝古都,这里曾经繁华一时,但如今却只剩下一片萧瑟。玉树是指南京的梧桐树,梧桐树在古代被认为是吉祥之树,但在这里的玉树却因为秋风而显得凄凉。这里的“玉树”和“秋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暗示了国家的兴衰更迭。 第二句“白门楼上望长安”,白门楼位于南京城西,是南京的著名古迹之一。诗人站在白门楼上,遥望远方的长安(今西安),长安曾是唐朝的首都,也是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的“长安”象征着昔日的辉煌,而“白门楼”则代表着现实的无奈。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的感慨。 第三句“千古江山英雄泪”,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千古江山,意味着历史的长河;英雄泪,则是指为国家付出的英雄们所流下的泪水。这里的“英雄泪”既是对英雄们的缅怀,也是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最后一句“谁家天下共无愁”,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忧虑。谁家天下,意味着国家的兴衰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共无愁,则表示没有人能够摆脱这种忧虑。这里的“共无愁”既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责任。诗人通过这句诗,提醒人们要关注国家的命运,共同承担起国家的兴衰。 总的来说,《白门感述(二首)》这首诗通过对南京白门楼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亡、历史沧桑的感慨。诗人以金陵玉树、白门楼、长安等意象,展现了国家兴衰的历史画卷,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白门连岁值饥荒,十载良人旅朔方。
顾影自嗟还自笑,妾身嬴得是糟糠。

关键词解释

  • 朔方

    读音:shuò fāng

    繁体字:朔方

    英语:North

    意思:
     1.北方。
      ▶《书•尧典》:“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
      ▶蔡沈集传:“朔方,北荒之地。”
     

  • 良人

    读音:liáng rén

    繁体字:良人

    英语:my good man

    意思:
     1.贤者;善良的人。
      ▶《诗•大雅•桑柔》:“维此良人,作为式谷。”
      ▶《庄子•田子方》:“

  • 饥荒

    读音:jī huāng

    繁体字:飢荒

    英语:famine

    意思:(饥荒,饥荒)

     1.谷物、果子等歉收或没有收成。
      ▶《逸周书•文傅》:“天有四殃,水旱饥荒。”按,《尔雅•释

  • 白门

    读音:bái mén

    繁体字:白門

    意思:(白门,白门)

     1.古代把天地八方分为八门,西南方称白门。
      ▶《淮南子•墬形训》:“西南方为编驹之山,曰白门。”
      ▶高诱注:“西南月建在申,金气之始

  • 连岁

    读音:lián suì

    繁体字:連歲

    意思:(连岁,连岁)
    犹连年。
      ▶《汉书•宣帝纪》:“巫蛊事连岁不决。”
      ▶唐·韩愈《崔评事墓铭》:“连岁大穰,军食以饶。”
      ▶宋·戴复古《庚子荐饥》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