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布袋赞》 放得下,未必遭人强描画。

放得下,未必遭人强描画。

意思:放得下,不必遭人强暴来描画。

出自作者[宋]释心月的《布袋赞》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放布袋而立,携布袋而去》,它是一首描绘布袋和尚的诗。布袋和尚是中国佛教禅宗的一个著名人物,他的形象通常被描绘为一个手持布袋的胖乎乎的和尚,象征着慈悲和包容。 这首诗的每一行都可以独立成一个小故事,但它们又相互交织,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画面。 “放布袋而立,携布袋而去”是描述布袋和尚的形象和生活方式。他站立时放下手中的布袋,然后带着它离开,象征着他的慈悲和包容。 “他日下生来,别道一转语”描绘了布袋和尚的智慧和教导。他预言自己死后将重生,并给世人留下深刻的教诲。 “补处之尊,弄真像假”是对布袋和尚身份的描绘。他作为佛祖的接班人,地位尊贵,但他的形象却是假的,即他以布袋和尚的形象示人,以此来传达他的慈悲和包容。 “抛却内宫,来使奉化”描绘了布袋和尚的出家和修行之路。他抛弃了宫廷生活,来到奉化修行,体现了他的自我牺牲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回观时髑髅眼睛沥未尽,紧靠处布袋骨董放不下”描绘了布袋和尚的生活态度和智慧。即使面对骷髅和遗骨,他也能够从中看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而他的布袋里装满了各种物品,象征着他的包容和慈悲。 “放得下,未必遭人强描画”则是对布袋和尚的赞美。他能放下一切,即使被描绘也无所谓,因为他已经超越了物质世界的束缚,达到了精神的自由和超越。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布袋和尚的形象和生活方式,传达了慈悲、包容、智慧和超越的精神内涵。它不仅是对布袋和尚的赞美,也是对人类精神追求的赞美。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放布袋而立,携布袋而去。
他日下生来,别道一转语。
补处之尊,弄真像假。
抛却内宫,来使奉化。
回观时髑髅眼睛沥未尽,紧靠处布袋骨董放不下。
放得下,未必遭人强描画。

关键词解释

  • 描画

    读音:miáo huà

    繁体字:描畫

    意思:(描画,描画)

     1.画;描写。
      ▶宋·梅尧臣《金山寺》诗序:“向使善工描画,不能尽其美。”一本作“模画”。
      ▶元·郑玉《屏山楼》诗:“丹青花草春描

  • 未必

    读音:wèi bì

    繁体字:未必

    短语:不见得

    英语:may not

    意思:不一定。
      ▶《文子•符言》:“君子能为善,不能必得其福;不忍于为非,而未必免于祸。”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