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高良新知归州》 梦中马耳先曾到,行处人烟亦已稀。

梦中马耳先曾到,行处人烟亦已稀。

意思:梦中马先生曾到,走在人烟稀少也已。

出自作者[明]王鏊的《送高良新知归州》

全文赏析

这首诗《江上青山识秭归,江边吊古驻岩昪》是一首对历史和地理的深度思考的诗。它以秭归这个地方为背景,通过描绘江边的古迹和历史人物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历史和文化的深深敬仰。 首联“江上青山识秭归,江边吊古驻岩昪”描绘了诗人站在江边,远望青山,仿佛看到了秭归的历史。而“江边吊古”则表达了诗人对古迹的深深敬仰和怀念。“驻岩昪”则表达了诗人在这里停留,想要更深入地了解这里的历史和文化。 颔联“梦中马耳先曾到,行处人烟亦已稀”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追寻和怀念。他梦到了马耳山,这是屈原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他曾经到过的地方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烟了。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深感慨。 颈联“屈子宅空江渺渺,昭君村在雨霏霏”进一步描绘了历史人物的生活场景。屈子宅已经空无一人,只有江水在渺渺流淌;昭君村则在雨中显得更加凄美。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深怀念和对历史的深深感慨。 尾联“使君抚字知多术,夔府如今正阻饥”则表达了诗人对当前社会问题的关注。他希望地方官员能够采取多种方式解决饥荒问题,这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问题的深深关切。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和地理的深度思考,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深深怀念和对当前社会问题的深深关切。它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思考的诗,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江上青山识秭归,江边吊古驻岩昪。
梦中马耳先曾到,行处人烟亦已稀。
屈子宅空江渺渺,昭君村在雨霏霏。
使君抚字知多术,夔府如今正阻饥。
作者介绍
王鏊(1450年9月22日-1524年4月14日),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其为震泽先生,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教育家。他出生于江苏苏州吴县(今苏州市吴中区),自幼聪颖过人,八岁即能读经史,十二岁能作诗。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颂其文。

成化十一年(1475年),王鏊考中进士,授翰林编修。他历任礼部侍郎、太常卿、吏部尚书等职,参与过多次政治改革和军事征战。王鏊主张废丞相制度,设立内阁,以提高政治效率。他还积极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倡科举制度的改革,促进人才选拔和教育公平。

除了政治和教育方面的贡献,王鏊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他的诗歌清新脱俗,充满山水意境,代表作有《看梅》、《水调歌头·游南溪》等。他还是一位书法家和画家,创立了“震泽派”的绘画风格,被誉为“王派”。

关键词解释

  • 马耳

    读音:mǎ ěr

    繁体字:馬耳

    意思:(马耳,马耳)
    山名。在山东省·诸城市西南。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潍水》:“潍水又东北,涓水注之。水出马耳山,山高百丈,上有二石并举,望齐马耳,故世名焉。”
      ▶

  • 人烟

    读音:rén yān

    繁体字:人煙

    短语:宅门 住户 家 户

    英语:signs of human habitation

    意思:(人烟,人烟)

     1.三国·

  • 梦中

    读音:mèng zhōng

    繁体字:夢中

    意思:(梦中,梦中)

     1.睡梦之中。
      ▶《列子•周穆王》:“西极之南隅有国焉,不知境界之所接,名古莽之国,阴阳之气所不交,故寒暑亡辨;日月之光所不照,故昼夜亡辨

  • 处人

    读音:chǔ rén

    繁体字:處人

    意思:(处人,处人)

     1.居家不出之人。
      ▶《国语•鲁语下》:“我先君襄公不敢宁处,使叔孙豹悉帅敝赋,踦跂毕行,无有处人,以从军吏。”
     
     2.隐士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