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题画廿四首》 赖得泉声引归路,泉声鸣咽路高低。

赖得泉声引归路,泉声鸣咽路高低。

意思:幸亏得到泉水引回路,泉水声呜咽路高低。

出自作者[明]唐寅的《题画廿四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绿阴清画白猿啼,三峡桥边路欲迷。赖得泉声引归路,泉声鸣咽路高低》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和生活的诗篇。它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三峡桥边独特的景色,以及白猿啼叫的声音,使人仿佛置身于这个美丽的地方。 首句“绿阴清画白猿啼”,直接描绘了桥边绿树成荫,清澈的河水在树荫下流淌,白色的猿猴在树枝间啼叫。这里的“绿阴”和“清画”都是对自然环境的赞美,而“白猿啼”则增添了诗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三峡桥边路欲迷”一句,将视线转向了桥边的道路,描绘了三峡桥边的道路曲折、幽深,让人感到迷茫和神秘。这里的“路欲迷”不仅是对道路的描述,也暗示了诗人对这片自然风景的喜爱和留恋。 “赖得泉声引归路”一句,则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他因为听到了泉水的潺潺声,找到了回家的路,表达了他对泉声的感激之情。这里的“赖得”表示诗人对泉声的依赖和喜爱,也暗示了他在自然中找到了安慰和寄托。 最后一句“泉声鸣咽路高低”,进一步描绘了泉水的声音和道路的高低起伏。这里的“鸣咽”形容泉水的声音,给人一种悲伤的感觉,而“路高低”则描绘了道路的曲折和变化。这一句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使诗歌更加生动和感人。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三峡桥边独特的景色和白猿啼叫的声音,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泉声的感激之情。诗中的自然风景和生活细节,让人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绿阴清画白猿啼,三峡桥边路欲迷。
赖得泉声引归路,泉声鸣咽路高低。
作者介绍 王安石简介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唐寅的始祖是前凉陵江将军唐辉,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唐寅,他在自己的书画题名中也常用“晋昌唐寅”落款。而到了唐初,其祖唐俭跟随李渊起兵,被封为“莒国公”,所以唐寅也常常自称“鲁国唐生”。到了明代,其祖唐泰任兵部车驾主事,死于土木堡之役。唐泰的后代子孙多散部在苏州吴县白下、桥里间一代。唐寅也正是出生在这一带,其父唐广德经营一家小酒馆。其父让他读书求取功名,唐寅不负父望,十六岁中苏州府试第一入痒读书。28岁时中南直隶乡试第一,次年入京应战会试。突发变故让唐寅丧失进取心,从此游荡江湖,埋没于诗画之间,终成一代名画家。

绘画宗法李唐、刘松年,融会南北画派,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师承唐代传统,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秀逸。书法奇峭俊秀,取法赵孟頫。

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关键词解释

  • 赖得

    读音:lài de

    繁体字:賴得

    意思:(赖得,赖得)
    幸亏,好在。
      ▶唐·元稹《人道短》诗:“若此撩乱事,岂非天道短,赖得人道长。”
      ▶宋·周邦彦《玉团儿》词:“赖得相逢,若还虚过,生世不足。”

  • 归路

    读音:guī lù

    繁体字:歸路

    英语:return circuit

    详细释义:回去的路。三国演义?第十八回:『刘表助张绣屯兵安众,截吾归路。』

    造句:<

  • 引归

    读音:yǐn guī

    繁体字:引歸

    意思:(引归,引归)
    率军退回。
      ▶《史记•大宛列传》:“汉军取其善马数十匹……与盟而罢兵。终不得入中城,乃罢而引归。”
      ▶宋·王明清《挥麈三录》卷二:“径造虏营中,

  • 高低

    读音:gāo dī

    繁体字:高低

    短语:上下

    英语:(adv) simply; just

    意思:
     1.高高低低,或高或低。
      ▶唐·许浑《金陵怀古》诗:“松楸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