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皇甫判官游琅琊溪》 时同虽可仰,迹异难相携。

时同虽可仰,迹异难相携。

意思:同时虽然可以抬头,有所困难相伴。

出自作者[唐]孟郊的《和皇甫判官游琅琊溪》

全文赏析

这首诗《山中琉璃境,物外琅琊溪》是一首描绘山中美景和远离尘世喧嚣的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首联“山中琉璃境,物外琅琊溪”用富有象征性的语言描绘了山中的美景,将山中比作琉璃境,将溪流比作琅琊溪,给人一种清新、透明的感觉,引人入胜。 颔联“房廊逐岩壑,道路随高低”进一步描述了山中的景象,房廊逐岩壑,道路随高低,形象地描绘了山中的自然环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自然环境的喜爱和欣赏。 颈联“碧濑漱白石,翠烟含青蜺”则以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山中的清幽和美丽。碧濑漱白石,形象地描绘了溪流清澈、白石洁净的特点;翠烟含青蜺则描绘了山间云雾缭绕、青翠欲滴的景象,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 接下来,“客来暂游践,意欲忘簪珪”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的淡漠。客来暂游践,表达了山中生活的宁静和与世无争;意欲忘簪珪则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的厌倦。 最后两联“树杪灯火夕,云端钟梵齐。时同虽可仰,迹异难相携。唯当清宵梦,仿佛愿攀跻”则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感慨和无奈。树杪灯火夕描绘了山中夜晚的景象,云端钟梵齐则表达了山中生活的静谧和与尘世的隔绝。时同虽可仰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友人的敬仰和思念,但因身世不同,难以相携。最后两句唯有在清宵梦中,仿佛还能攀登高峰,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的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山中琉璃境的美景和远离尘世喧嚣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的厌倦。同时,也表达了对山中友人的敬仰和思念,但因身世不同而难以相携的无奈。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山中琉璃境,物外琅琊溪。
房廊逐岩壑,道路随高低。
碧濑漱白石,翠烟含青蜺。
客来暂游践,意欲忘簪珪。
树杪灯火夕,云端钟梵齐。
时同虽可仰,迹异难相携。
唯当清宵梦,仿佛愿攀跻。
作者介绍 孟郊简介
孟郊(751—814),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洛阳),后隐居嵩山。

孟郊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曾任溧阳县尉。由于不能舒展他的抱负,遂放迹林泉间,徘徊赋诗。以至公务多废,县令乃以假尉代之。后因河南尹郑余庆之荐,任职河南(河南府今洛阳),晚年生活多在洛阳度过。唐宪宗元和九年,郑余庆再度招他往兴元府任参军,乃偕妻往赴,行至阌乡县(今河南灵宝),暴疾而卒,葬洛阳东。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孟郊工诗。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故有“诗囚之称”,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孟诗现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

关键词解释

  • 相携

    读音:xiāng xié

    繁体字:相攜

    意思:(相携,相携)

     1.《东观汉记•邓禹传》:“禹乘胜独克,而师行有纪,皆望风相携以迎,降者日以千数,众号百万。”
      ▶宋·苏轼《甘露寺》诗:“但有相携人,何必素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