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大祀》 晨驾旌旄列队行,龙旗遥映凤城明。

晨驾旌旄列队行,龙旗遥映凤城明。

意思:清晨驾车旗帜排列队行,龙旗遥映凤凰城第二。

出自作者[明]朱元璋的《大祀》

全文创作背景

《大祀》是明太祖朱元璋创作的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他举行祭祀天地的典礼的情况。明太祖朱元璋在登上帝位后,为了确立明王朝的正统性和合法性,非常重视祭祀天地的典礼,通过这种仪式来展示他作为天命所归的皇帝的威严和神圣性。因此,他创作了这篇《大祀》,以庄重的文笔描绘了祭祀的场景和氛围,表达了他对天地神祇的敬畏之心和祈求国泰民安的心愿。这篇文言文也反映了朱元璋的治国思想和宗教观念,对于了解明朝的历史和文化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晨驾旌旄列队行,龙旗遥映凤城明。
护霜云外天颜碧,笼水烟边山色青。
新岁野郊春气霭,今朝村市晓晴生。
鞠躬稽首参天处,四海讴歌贺太平。
作者介绍 朱元璋简介
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幼名重八,参加农民起义军后改名元璋,字国瑞,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史称明太祖,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元至正四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1356年(至正十六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结束了蒙元在中原的统治,平定四川、广西、甘肃、云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朱元璋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还徒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等等。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1380年(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废丞相,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三司分掌权力,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于应天,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南京明孝陵。

关键词解释

  • 凤城

    读音:fèng chéng

    繁体字:鳳城

    英语:凤城市 Fengcheng City, located in the eastern part of Liaoning Province, bordering to the north on

  • 龙旗

    读音:lóng qí

    繁体字:龍旗

    英语:draco

    意思:(龙旗,龙旗)
    见“龙旂”。

    详细释义:1.画龙为饰的旗子。荀子?礼论:『龙旗九?澹所以养信

  • 列队

    读音:liè duì

    繁体字:列隊

    英语:rank

    意思:(列队,列队)
    排成队。
      ▶清·韩泰华《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下:“清晨自城外各持綵仗列队驰入禁中。”
      ▶鲁迅《故事新

  • 旌旄

    读音:jīng máo

    繁体字:旌旄

    意思:
     1.军中用以指挥的旗子。
      ▶汉·刘向《说苑•权谋》:“有狂兕从南方来,正触王左骖,王举旌旄而使善射者射之。”
      ▶唐·李频《陕府上姚中丞》诗:“关东领藩镇,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