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暮归》 霜黄碧梧白鹤栖,城上击柝复乌啼。

霜黄碧梧白鹤栖,城上击柝复乌啼。

意思:霜黄碧梧白鹤栖,城上打更又乌啼。

出自作者[唐]杜甫的《暮归》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首先,诗中描绘了秋天的景象,霜黄的碧梧,白鹤栖息,城上击柝的声音,乌鸦的啼叫,这些都是秋天的典型元素,给人一种寂静而凄凉的感觉。这种描绘为诗人的情感铺垫了基础。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客子归家后的情景。客子进门时,皎洁的月光洒下,暗示着夜晚的宁静和温馨。而谁家在风中捶打练布的声音,又增添了几分生活的气息和热闹。然而,这并不能完全驱散诗人的孤独感,因为他无法如愿地回到南方的家乡,也无法在北方的秦川享受安宁。 诗人的年龄已经超过了一半,但他并不满意自己的生活。这种不称意的感觉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然而,尽管生活充满了困难和挫折,诗人仍然选择乐观面对,他选择在明天继续看云,并拄着藜杖继续前行。这种坚韧和乐观的态度令人感动。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情感表达非常深刻。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和夜晚的温馨,表达了他内心的孤独和无奈。然而,他并没有放弃,而是选择继续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挫折,这种坚韧和乐观的态度令人敬佩。这首诗也提醒我们,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是常态,但只要我们保持乐观和坚韧,就一定能够战胜它们。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霜黄碧梧白鹤栖,城上击柝复乌啼。
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
南渡桂水阙舟楫,北归秦川多鼓鼙。
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作者介绍 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关键词解释

  • 白鹤

    读音:bái hè

    繁体字:白鶴

    短语:丹顶鹤

    英语:white crane

    详细释义:动物名。鸟纲鹤形目。涉禽类中最大者,喙长,便于啄食小鱼;脚长,便于涉水。

  • 碧梧

    读音:bì wú

    繁体字:碧梧

    意思:
     1.绿色的梧桐树。
      ▶唐·杜甫《秋兴》诗之八:“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明·刘基《调笑令》词之二:“帘捲,帘捲,人与碧梧俱晚。”
     

  • 乌啼

    读音:wū tí

    繁体字:烏啼

    意思:(乌啼,乌啼)
    指琴曲《乌夜啼引》或《乌啼引》。
      ▶唐·元稹《听庾及之弹<乌夜啼引>》诗:“谪官诏下吏驱遣,身作囚拘妻在远……今君为我千万弹,《乌啼》啄啄泪澜澜。”参见“乌夜啼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