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身不似笙竽巧,悦耳宁如郑卫淫。
意思:导致身体不像笙竽技巧,悦耳宁像郑、卫淫。
出自作者[唐]李山甫的《赠弹琴李处士》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它以简洁而富有象征性的语言,表达了对音乐和人生的深刻理解。
首句“情知此事少知音”,表达了作者对知音难觅的感叹。这个世界上的音乐,是那么丰富,那么多元,然而,能够理解和欣赏它的人却少之又少,这就是“情知此事少知音”。
“自是先生枉用心”是对那些未能理解音乐真谛的人的批评,他们可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音乐,但却未能真正理解其内涵。
“世上几时曾好古”一句,表达了对复古精神的赞赏,同时也暗示了现代社会对传统价值的忽视。
“人前何必更沾襟”则是对那些过于情绪化,过于依赖外在评价,过于在意他人看法的人的劝诫。他们应该学会自信,学会坚持自我,不必过于在意他人的评价。
“致身不似笙竽巧,悦耳宁如郑卫淫”这两句是对音乐本身的赞美。作者认为,真正的音乐应该能够触动人心,使人感到舒适愉悦,而不是像笙竽那样只追求技巧和华丽。
最后,“三尺焦桐七条线,子期师旷两沈沈”是对音乐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那些能够欣赏真正音乐的人的敬意。他们像子期和师旷一样,能够听懂音乐,理解音乐,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音乐和人生的深刻理解,以及对那些能够欣赏真正音乐的人的敬意。它提醒我们要保持自我,坚持真实,追求真正的艺术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