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永遇乐 寄索庵》 镜裹分鸾,灯前瘦影,羞把湘帘揭。

镜裹分鸾,灯前瘦影,羞把湘帘揭。

意思:镜包分鸾,灯前瘦影,不好意思把湘帘揭。

出自作者[清]徐灿的《永遇乐 寄索庵》

全文赏析

这首诗《澹澹离云,凄凄紫陌,香尘飞雪》是一首描绘离别之情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的场景,表达了深深的哀愁和不舍。 首先,诗人通过描绘离别的环境——“澹澹离云,凄凄紫陌,香尘飞雪”,营造了一种凄凉而悲伤的氛围。云淡风轻,紫色的道路凄凉而冷清,雪花纷飞,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气氛。这种环境描写为离别的场景增添了更多的情感色彩。 接着,诗人通过描述主人公的眼泪和愁容,表达了深深的哀愁和不舍。“泪滴鲛绡,愁盈珠勒,一霎成抛撇”,主人公的眼泪滴在鲛绡上,满腔愁绪使她紧勒珠勒,一瞬间,所有的哀愁和不舍都凝聚在这一刻。这种描绘生动地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痛苦和不舍。 在诗中,离别的叮咛和传来的芳信也得到了描绘。“别去叮咛,传来芳信,频寄锦书休绝”,主人公与离别的人有许多的嘱托和期待,他们希望对方能够经常寄来消息,不要断了联系。这种描绘表现了主人公对离别之人的深深思念和不舍。 最后,诗人通过描绘主人公的身体状况——“怎似前秋离别”,表达了离别带来的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伤害。“减沈腰,霜添潘鬓,怎似前秋离别”,主人公的身体消瘦,头发也因寒冷而变白,这与前秋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进一步表现了离别的痛苦和不舍。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通过细腻的描绘,表现了离别之情的深深哀愁和不舍。诗人通过环境的描绘、身体的描绘以及情感的表达,将离别的痛苦和不舍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澹澹离云,凄凄紫陌,香尘飞雪。
泪滴鲛绡,愁盈珠勒,一霎成抛撇。
别去叮咛,传来芳信,频寄锦书休绝。
倩东风、吹向天涯,悄悄把离愁说。
减去沈腰,霜添潘鬓,怎似前秋离别。
镜裹分鸾,灯前瘦影,羞把湘帘揭。
有恨黄昏,无情玉笛,催落江梅寒月。
问今宵、多少凄凉,枕棱衾缺。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徐灿(约1618-1698),字湘蘋,又字明深、明霞,号深明,又号紫言(竹字头)。江南吴县(今苏州市西南)人。明末清初女词人、诗人、书画家,为“蕉园五子”之一。光禄丞徐子懋女,弘文院大学士海宁陈之遴继妻。从夫宦游,封一品夫人。

工诗,尤长于词学。她的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兴亡之感。又善属文、精书画、所画仕女设色淡雅、笔法古秀、工净有度、得北宋人法,晚年画水墨观音、间作花草。

著有《拙政园诗馀》三卷,诗集《拙政园诗集》二卷,凡诗二百四十六首,今皆存。

关键词解释

  • 湘帘

    读音:xiāng lián

    繁体字:湘簾

    英语:curtain made of bamboo of the Xiang; mottled-bamboo curtain

    意思:(湘帘,湘帘)
    用湘妃

  • 分鸾

    读音:fēn luán

    繁体字:分鸞

    意思:(分鸾,分鸾)
    喻指分离的夫妻。
      ▶南朝·梁·何逊《为衡山侯与妇书》:“镜想分鸾,琴悲别鹤,心如膏火,独夜自煎。”
      ▶唐·杨衡《夷陵郡内叙别》诗:“分鸾岂遐阻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