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减字木兰花·蛮触非是》 蛮触非是。

蛮触非是。

意思:蛮触不对。

出自作者[元]刘志渊的《减字木兰花·蛮触非是》

全文创作背景

**《减字木兰花·蛮触非是》是元朝道士刘志渊所作的一首词**。刘志渊是元代的著名道士,他的作品往往包含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感悟。这首词也不例外,它以“蛮触非是”为题,借用了《庄子》中“蛮触之争”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纷争和争斗的深深感慨。他认为,像“蛮触”这样的争斗是无谓的,人们应该超越这种争斗,去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这也是道教思想的一种体现,即倡导人们超脱世俗纷扰,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宇宙的和谐。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蛮触非是。
识破心颜如弃*。
痼疾云山。
猿鹤相陪尽日闲。
一壶风月。
清净光明相照彻。
内外俱空。
无执空心触处通。

关键词解释

  • 蛮触

    读音:mán chù

    繁体字:蠻觸

    意思:(蛮触,蛮触)
    《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后以“蛮触”为典,常以喻指为小事而争斗者。

  • 非是

    引用解释

    1.谓不正当的事。《管子·明法解》:“国无明法,则百姓轻为非是。”

    2.以非为是。《荀子·修身》:“非是是非谓之愚。” 杨倞 注:“以非为是,以是为非,则谓之愚。”

    3.不正常,意外。

    4.不当;有过错。《汉书·外戚传下·定陶丁姬》:“臣前奏请葬 丁姬 復故,非是。” 唐 韩愈 《送侯参谋赴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