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枯桑》 皮黄外尚活,心黑中先焦。

皮黄外尚活,心黑中先焦。

意思:皮肤黄外还活着,心黑中先焦。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枯桑》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以道旁老枯树为题材的咏物诗。诗人通过对枯树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消逝和事物衰朽的感慨。 首句“道傍老枯树,枯来非一朝”,直接点明主题,描写了道旁的一棵老枯树,其枯萎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这里既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敏锐观察,也引出了对生命消逝的深沉思考。 接着,“皮黄外尚活,心黑中先焦”两句,则从树的外观和内部状态进行描绘。树皮虽已变黄,看似仍有生命力,然而树心却已经焦黑,失去了生命力。这两句运用对比手法,生动地表现了枯树外表尚存生机,而内心却已死亡的状态。 “有似多忧者,非因外火烧”两句,诗人由物及人,由枯树联想到了人间的“多忧者”。这些人内心的忧虑和苦闷,并非因为外在的磨难和打击,而是因为内心的困扰和煎熬。这一比喻,深刻而贴切,展示了诗人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以枯树为媒介,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消逝和事物衰朽的感慨,同时也揭示了人性中的忧虑和苦闷。诗歌语言简练,意象生动,寓意深远,体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造诣。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道傍老枯树,枯来非一朝。
皮黄外尚活,心黑中先焦。
有似多忧者,非因外火烧。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皮黄

    读音:pí huáng

    繁体字:皮黃

    英语:Beijing opera

    意思:(皮黄,皮黄)
    “西皮”、“二黄”两种声腔的并称。京剧的声腔,以西皮和二黄为主,故京剧参见“西皮”、“二黄”。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