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陶赠羊长史》 老马不耐放,长鸣思服舆。

老马不耐放,长鸣思服舆。

意思:老马不耐放,长叫思念车。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和陶赠羊长史》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学者对知识的追求和他的自省。首句引用了皇甫谧和挚虞的典故,表现了诗人对学问的敬仰和追求。诗人自谦不是皇甫谧那样的学者,但希望有像挚虞那样的学生。 “不持两鸱酒,肯借一车书”描绘了诗人虽然贫穷,但愿意借阅书籍,表现出他对知识的渴望。而“欲令海外士,观经似鸿都”则展现了诗人希望让更多的人接触到经典,传播知识的愿望。 “结发事文史,俯仰六十喻”是诗人对自己一生的回顾,他从年轻时就开始研究文史,转眼间已经过了六十年。这里的“俯仰”形象地展现了时间的流逝。 “老马不耐放,长鸣思服舆”则运用了老马的意象,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但仍然心系学问,渴望继续为人民服务的情感。 “故知根尘在,未免病药俱”是诗人的自省,他意识到人生中的烦恼和疾病是无法避免的,但可以通过学习和修养来减轻。 “念君千里足,历块犹踟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和期待,希望朋友能像千里马一样奔驰,而自己却因为年老而步履蹒跚。 “好学真伯业,比肩可相如”是对朋友的赞扬,称赞他的学问可以和相如比肩。 “此书久已熟,救我今荒芜”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感激,感谢他的书籍让自己荒芜的心灵得到了滋养。 最后的“顾惭桑榆迫,久厌诗书娱。奏赋病未能,草玄老更疏。犹当距杨墨,稍欲惩荆舒。”则是诗人的自谦和反思,他感到自己已经年老,对诗书已经失去了曾经的热情,但仍然要坚持自己的信仰,抵制错误的思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我非皇甫谧,门人如挚虞。
不持两鸱酒,肯借一车书。
欲令海外士,观经似鸿都。
结发事文史,俯仰六十喻。
老马不耐放,长鸣思服舆。
故知根尘在,未免病药俱。
念君千里足,历块犹踟蹰。
好学真伯业,比肩可相如。
此书久已熟,救我今荒芜。
顾惭桑榆迫,久厌诗书娱。
奏赋病未能,草玄老更疏。
犹当距杨墨,稍欲惩荆舒。
作者介绍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关键词解释

  • 老马

    读音:lǎo mǎ

    词语解释

    ⒈  诗歌。臧克家作。1932年发表。全诗八行。写一匹老马负重受压、苦痛无比,在鞭子的抽打之下,不得不向前挣扎。这一拟喻性的意象象征旧社会农民的悲惨命运。作品构思精巧,语言精练。

  • 长鸣

    读音:cháng míng

    繁体字:長鳴

    英语:yowl

    意思:(长鸣,长鸣)

     1.长声鸣叫。
      ▶汉·朱穆《与刘伯宗绝交》诗:“长鸣唿凤,谓凤无德,凤之所趋,与子异域。”<

  • 不耐

    读音:bù nài

    繁体字:不耐

    英语:intolerance

    意思:I

     1.不能忍受。
       ▶《南史•张敷传》:“文帝令以后车载沙门往,谓曰:‘道中可得言晤。’敷不奉诏,曰

  • 服舆

    读音:fú yú

    繁体字:服輿

    意思:(服舆,服舆)
    驾车。
      ▶《燕丹子》卷下:“闻士无乡曲之誉,则未可与论行;马无服舆之伎,则未可与决良。”

    详细释义:拉车。燕丹子?卷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