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拾柏子》 胡桃松实何曾吃,却嚼秋风柏子仁。

胡桃松实何曾吃,却嚼秋风柏子仁。

意思:胡桃松子何曾吃,但嚼秋风柏子仁。

出自作者[宋]杨万里的《拾柏子》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秋季食物的美味和独特。首句“皱壳倾来紫麦新”描绘了食物的外壳,呈现出皱纹和倾斜的形状,同时揭示了内部紫麦的新鲜。这个形象生动的描绘,引起了读者对食物的好奇心和欲望。 第二句“中藏琼米不胜珍”进一步描述了食物的内部,其中藏有珍贵的“琼米”,这里用了比喻,表达了食物中美味的部分。同时,“不胜珍”三个字,传达了这种食物的珍贵和美味程度,让人忍不住想要品尝。 第三句“胡桃松实何曾吃”用了对比的手法,引出了读者可能熟悉的胡桃和松实,然后说这种食物的味道比胡桃和松实还要美。 最后一句“却嚼秋风柏子仁”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描述了这种食物的味道,仿佛是嚼着秋风和柏子仁一样。这个比喻既传达了食物的美味,又带有浓厚的秋季气息,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秋天的韵味。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比喻,展示了秋季食物的美味和独特,引发了读者的食欲和感官的享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皱壳倾来紫麦新,中藏琼米不胜珍。
胡桃松实何曾吃,却嚼秋风柏子仁。
作者介绍 杨万里简介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奉新县、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年八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关键词解释

  • 柏子

    读音:bǎi zǐ

    繁体字:柏子

    英语:cedar seed

    意思:即柏子香。
      ▶明徐霖《绣襦记•竹林祈嗣》:“瑞草满瑶阶,白鹤飞来,香焚柏子碧云开。”
      ▶清·澹归《风流子•上元风

  • 胡桃

    读音:hú táo

    繁体字:衚桃

    英语:walnut

    意思:落叶乔木,羽状复叶,小叶椭圆形,核果球形,外果皮平滑,内果皮坚硬,有皱纹。木材坚韧,可以做器物,果仁可吃,亦可榨油及入药。又称核桃。
     

  • 松实

    读音:sōng shí

    繁体字:鬆實

    意思:(松实,松实)
    松子。
      ▶三国·魏·嵇康《答<难养生论>》:“偓佺以松实方目,赤松以水玉乘烟。”
      ▶晋·干宝《搜神记》卷一:“偓佺者,槐山採药父也。好食松实。

  • 何曾

    读音:hé zēng

    繁体字:何曾

    英语:did ever

    意思:
     1.为何,何故。
      ▶《孟子•公孙丑上》:“尔何曾比予于管仲?”赵岐注:“何曾,犹何乃也。”
      ▶宋玉《九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