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钱塘江潮》 至竟朝昏谁主掌,好骑赪鲤问阳侯。

至竟朝昏谁主掌,好骑赪鲤问阳侯。

意思:到最后朝昏谁主管,喜欢骑翼鲤鱼问阳侯。

出自作者[唐]罗隐的《钱塘江潮》

全文赏析

这首诗《怒声汹汹势悠悠》是一首对自然景象的生动描绘,通过对江边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江水汹涌澎湃的赞美之情。 首句“怒声汹汹势悠悠”便直接描绘了江水的气势,用“汹汹”形容声音,用“悠悠”形容流向,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江水的动态美。 “罗刹江边地欲浮”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视觉效果,仿佛江边的大地都被江水所浮起,进一步凸显了江水的力量。 “漫道往来存大信”中的“漫道”表达了诗人对江水规律的质疑,认为江水往来是有规律的,体现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尊重。 “也知反覆向平流”则表达了诗人对江水反复无常的认知,即知道江水会随着时间、气候等因素而变化,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理解。 “任抛巨浸疑无底,猛过西陵只有头”两句则是对江水的具体描绘,将江水比作“抛入巨坑”,暗示其深不可测,而过了西陵仍然只有头顶,进一步强调了江水的威力和不可预测性。 最后,“至竟朝昏谁主掌,好骑赪鲤问阳侯”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江水的思考和疑问,认为江水究竟由谁主宰?是否可以骑着鲤鱼去问阳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探索和好奇。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江边景象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江水汹涌澎湃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对自然现象的探索。整首诗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富有感染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怒声汹汹势悠悠,罗刹江边地欲浮。
漫道往来存大信,也知反覆向平流。
任抛巨浸疑无底,猛过西陵只有头。
至竟朝昏谁主掌,好骑赪鲤问阳侯。
作者介绍 罗隐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关键词解释

  • 主掌

    读音:zhǔ zhǎng

    繁体字:主掌

    意思:犹主管。
      ▶《宋书•卢江王袆传》:“公不知惭惧,犹加营理,遣左右二人,主掌殡含。”
      ▶《旧唐书•经籍志上》:“内库皆是太宗、高宗先代旧书,常令宫人主掌。”

  • 至竟

    引用解释

    1.直到最终。《后汉书·樊英传论》:“及徵 樊英 、 杨厚 ,朝廷若待神明,至竟无它异。”

    2.副词。犹究竟。 唐 杜牧 《题桃花夫人庙》诗:“至竟 息 忘缘底事?可怜 金谷 堕楼人!” 唐 罗隐 《钱塘江潮》诗:“至竟朝昏谁主掌?好骑赬鲤问 阳侯 。” 清 钱谦益 《陆宣公墓道行》:“人生忠佞看到头,至竟 延龄 在何许

  • 朝昏

    读音:cháo hūn

    繁体字:朝昏

    意思:
     1.早晚。
      ▶南朝·宋·谢灵运《入彭蠡湖口》诗:“千念集日夜,万感盈朝昏。”
      ▶唐·刘长卿《至饶州寻陶十七不在寄赠》诗:“离心与流水,万里共朝昏。”

  • 阳侯

    读音:yáng hòu

    繁体字:陽侯

    英语:Lord yang

    意思:(阳侯,阳侯)

     1.古代传说中的波涛之神。
      ▶《战国策•韩策二》:“塞漏舟而轻阳侯之波,则舟覆矣。”<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