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已亥杂诗 116》 中年才子躭丝竹,俭岁高人厌薜蘿。

中年才子躭丝竹,俭岁高人厌薜蘿。

意思:中年才子沉溺于音乐,荒年高人厌薜荔女萝。

出自作者[清]龚自珍的《已亥杂诗 116》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中年才子对丝竹的沉迷,以及俭年高人对于薜蘿的满足。它表达了两种不同的心境和情感,并给予了它们各自的理解和宽容。 首句“中年才子躭丝竹”描绘了一个中年才子沉浸在丝竹之乐中的场景,丝竹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种组合,通常包括弦乐和管乐,其声音柔和、悠扬,使人感到舒适和放松。这句诗表达了中年才子在生活压力下,通过沉迷于丝竹之乐来寻求短暂的放松和愉悦。 第二句“俭岁高人厌薜蘿”描绘了另一种场景,即在一个俭朴的年岁,一位高人厌倦了薜蘿这种简朴的生活方式。薜蘿是一种攀缘植物,常被用作隐士的居所。这句诗表达了这位高人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对简朴生活的满足和向往。 第三句“两种情怀皆可谅”是对这两种心境的包容和理解,认为它们都是可以理解的情感。 最后一句“阳秋贬笔未宜多”则表达了对这两种情感的客观评价,认为在文学作品中过多地描绘这两种情感是不必要的。阳秋是春秋的别称,这里代指历史,即对过去事件的记录和评价。这句诗的意思是,对于这两种情感的描绘,应该保持客观和中立,避免过多的评价和偏见。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中年才子和俭年高人的不同心境和情感,表达了对生活的理解和宽容,以及对文学描绘的客观和中立。它提醒我们在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和困难时,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欣赏生活中的美好,同时也要尊重和理解他人的选择和生活方式。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中年才子躭丝竹,俭岁高人厌薜蘿。
两种情怀皆可谅,阳秋贬笔未宜多。
作者介绍 罗隐简介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sè)人,号定庵(ān)。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关键词解释

  • 丝竹

    读音:sī zhú

    繁体字:絲竹

    英语:music; traditional stringed and woodwind instruments

    意思:(丝竹,丝竹)
    弦乐器与竹管乐器之总称。亦泛

  • 才子

    读音:cái zǐ

    繁体字:才子

    短语:材 人才 材料 天才 奇才 英才

    英语:gifted scholar

    意思:
     1.古称德才兼备的人。
      ▶《

  • 高人

    读音:gāo rén

    繁体字:高人

    英语:man of noble character

    意思:
     1.超人,不同凡俗。
      ▶《商君书•更法》:“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

  • 中年

    读音:zhōng nián

    繁体字:中年

    英语:middle-aged

    意思:
     1.中等收成的年岁。
      ▶《周礼•地官•均人》:“丰年则公旬用三日焉,中年则公旬用二日焉。”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