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经下邳》 诸儒坑尽一身余,始觉秦家网目疏。

诸儒坑尽一身余,始觉秦家网目疏。

意思:诸儒坑尽一身我,开始觉得秦家法网粗疏。

出自作者[明]袁宏道的《经下邳》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诸儒坑尽一身余,始觉秦家网目疏。枉把六经灰火底,桥边犹有未烧书》。从标题来看,它似乎是对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历史事件的一种反思和批评。然而,这并非简单的历史批判,而是通过一种独特的艺术手法,表达了更深层次的人生哲理和思想感悟。 首句“诸儒坑尽一身余,始觉秦家网目疏”,诗人以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历史事件为背景,描绘了当时儒生们被坑杀后的场景,暗示了儒生们所遭受的苦难和不幸。同时,诗人又以“秦家网目疏”来形容这一事件,暗示了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过于严苛,而“疏”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一事件的反思和批评。 次句“枉把六经灰火底,桥边犹有未烧书”,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焚书坑儒的批判,指出那些被烧毁的书籍并未完全毁灭,而那些被烧毁的书籍正是儒家经典。诗人用“枉”字表达了对这种行为的无奈和遗憾,同时也表达了对儒家经典的敬重和珍视。 整首诗通过历史事件的反思和批评,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和思想感悟的追求。诗人通过对比焚书坑儒的严苛与秦家网目的疏,暗示了人生中的种种困境和束缚,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由、真理和智慧的追求。诗人在结尾处强调了未烧书籍的重要性,也表达了对知识和智慧的珍视和敬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历史事件的反思和批评,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和思想感悟的追求,同时也传递了对自由、真理和智慧的珍视和敬畏。这首诗不仅具有历史价值,更具有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诸儒坑尽一身余,始觉秦家网目疏。
枉把六经灰火底,桥边犹有未烧书。
作者介绍 袁宏道简介
袁宏道(1568年12月23日─1610年10月20日),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

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复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后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史称公安三袁,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

关键词解释

  • 网目

    读音:wǎng mù

    繁体字:網目

    英语:sieve number

    意思:(网目,网目)

     1.纵线横线相交所织成的渔网网眼。
      ▶宋·陈师道《次韵苏公西湖徙鱼》之二:“宁容网

  • 秦家

    读音:qín jiā

    繁体字:秦家

    意思:指秦朝。
      ▶唐·李嘉祐《晚发咸阳寄同院遗补》诗:“秦家故事随流水,汉代高坟对石碑。”

    解释:1.指秦朝。

  • 一身

    读音:yī shēn

    繁体字:一身

    短语:只身 孤家寡人 单枪匹马 独身 顾影自怜 伶仃 孤独 孤 离群索居 形单影只 孤寂 孤零零 光杆儿

    英语:(n) the entire body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