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桓山鸟》 父死未葬命一遗,两枝荆华摧一枝。

父死未葬命一遗,两枝荆华摧一枝。

意思:父亲死后下葬命令一个留下,两枝荆华折一枝。

出自作者[元]杨维桢的《桓山鸟》

全文赏析

这首诗《桓山鸟,鸣声一何悲》是一首深具韵味的五言古诗,通过描绘桓山鸟的悲鸣,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命运无常的深深感慨。 首先,诗的开头,“桓山鸟,鸣声一何悲。”就以鸟的悲鸣作为全诗的引子,奠定了全诗哀伤的基调。桓山鸟,又称鸿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象征符号,代表着思乡、亲情、友情等情感。然而,在这首诗中,它不再象征温馨的家庭情感,而是成为命运无常、人生苦短的象征。 “严父戒二子,分财无嫡支。”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个严父教导两个儿子的场景,然而这个场景却因为分财无嫡支而显得悲凉。嫡支,是指正室所生的孩子。在古代中国社会,嫡支是家族继承的唯一合法人选,代表着家族的延续和繁荣。然而,在这里,严父却无法确定哪个儿子是嫡支,这无疑增加了诗中的悲情色彩。 “父死未葬命一遗,两枝荆华摧一枝。”这两句诗描绘了父亲去世后,两个儿子因为财产分配问题而产生矛盾,导致一枝荆华(象征着生命力和坚韧)被摧毁的场景。这进一步强化了诗中的悲剧色彩。 “呜呼桓山鸟,鸣声实堪悲。”这两句诗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再次强调了桓山鸟悲鸣的象征意义——人生无常、命运多舛。 “死隔别,生流离,百鸟闻之为嗟嗞。”最后三句诗描绘了桓山鸟的悲鸣引起了百鸟的同情和感叹,进一步强化了全诗的主题——人生无常、命运多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桓山鸟的悲鸣,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深深感慨。它以寓言的形式,将抽象的人生哲理寓于具体的情境之中,使得诗歌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同时,它也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意义,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桓山鸟,鸣声一何悲。
严父戒二子,分财无嫡支。
父死未葬命一遗,两枝荆华摧一枝。
呜呼桓山鸟,鸣声实堪悲。
死隔别,生流离,百鸟闻之为嗟嗞。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杨维桢(1296年-1370年),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等。他是元朝末年和明初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杨维桢自幼聪颖,其父杨宏对他寄予厚望。他的诗歌清新脱俗,意境深远,常常描写自然风景和人民生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此外,杨维桢还擅长书法和绘画,尤其是山水画和花鸟画。他的画作与诗歌一样清新脱俗、自然流畅。

关键词解释

  • 一枝

    引用解释

    1.一根枝杈。《庄子·逍遥游》:“鷦鷯巢於深林,不过一枝。” 晋 张华 《鹪鹩赋》:“其居易容,其求易给,巢林不过一枝,每食不过数粒。”后用以比喻栖身之地。 唐 杜甫 《宿府》诗:“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宋 曾巩 《次道子中书问归期》:“一枝数粒身安稳,不羡云鹏九万飞。” 清 方文 《庐山·玉帘泉》诗:“小楼暖可居,他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