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姑苏杂咏 越来溪(在横山下)》 昨日荷花生,今朝菱叶死。

昨日荷花生,今朝菱叶死。

意思:昨天荷花生,今朝菱叶死。

出自作者[明]高启的《姑苏杂咏 越来溪(在横山下)》

全文赏析

这首诗《溪上山不改,溪边台已倾》以溪边台为引子,通过描绘台边的景色和往昔的繁华,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国破家亡的深深感慨。 首句“溪上山不改”描绘了溪边山的静谧与不变,象征着历史的永恒和时间的流转。而“溪边台已倾”则暗示了曾经的辉煌已经消逝,只有台边倾颓的景象在默默诉说着过去的辉煌和现在的落寞。 “越兵来处路,流水尚哀声”这两句诗描绘了越兵来时的路,而流水也在哀鸣,这进一步表达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痛苦。流水尚哀声,以流水的哀鸣来衬托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昨日荷花生,今朝菱叶死”则进一步描绘了季节的更替和生命的轮回。昨日还是荷花生,今日已是菱叶死。这不仅表达了时间的流转,也暗示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最后,“亡国不知谁,空令怨溪水”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亡国的哀怨和对未来的迷茫。诗人不知道亡国之痛应该归咎于谁,只能无奈地抱怨溪水无情,空留满腔悲愤。 整首诗以溪边台的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过去的辉煌和现在的落寞,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国破家亡的深深感慨。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使得诗歌具有深刻的内涵和艺术魅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溪上山不改,溪边台已倾。
越兵来处路,流水尚哀声。
昨日荷花生,今朝菱叶死。
亡国不知谁,空令怨溪水。
作者介绍 高启简介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关键词解释

  • 荷花

    解释

    荷花 héhuā

    (1) [lotus]

    (2) 多年生草本,生于水中,叶圆大,花红或白,种子称莲,地下茎为藕

    (3) 莲的花

    映日荷花别样红。——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今朝

    读音:jīn zhāo

    繁体字:今朝

    短语:兹 今天 现 现今 现时 今昔 现在时 今 本 当今

    英语:now

    意思:I

     1.今晨。

  • 昨日

    读音:zuó rì

    繁体字:昨日

    英语:yesterday

    意思:
     1.今天的前一天。
      ▶《吕氏春秋•察微》:“昨日之事,子为制;今日之事,我为制。”
      ▶晋·潘岳《悼亡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