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谒金门·风丝袅》 帘外落花红小。

帘外落花红小。

意思:帘外花落红小。

出自作者[清]纳兰性德的《谒金门·风丝袅》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描绘了一个清晨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绪。 首先,诗中的“风丝袅,水浸碧天清晓”描绘了一个宁静而清新的早晨,微风轻拂,水天一色,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 “一镜湿云清未了,雨晴春草草”则进一步描绘了早晨的景象,湿云散去,天空变得清澈,雨后的草地也显得生机勃勃。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早晨的自然景象,也暗示了作者的心情也随着早晨的到来而变得轻松和愉悦。 “梦里轻螺谁扫”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在梦中的情感,也许是思念,也许是期待,但无论是什么,都让人感到一种淡淡的忧伤。 “帘外落花红小”这句诗描绘了窗外的景象,落花轻轻飘落,小而红,给人一种凄美而清新的感觉。这也许是在暗示作者的情感也像落花一样飘落,但同时也充满了希望和期待。 “独睡起来情悄悄,寄愁何处好?”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变化,从梦中的思念到醒来的寂寥,情感变得寂静而深沉。作者不知道该把愁绪寄到哪里去,这是一种深深的无奈和无助。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早晨的景象和表达作者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情感世界和思考。它既有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有作者情感的表达,给人一种清新自然而又深沉的感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风丝袅,水浸碧天清晓。
一镜湿云清未了,雨晴春草草。
梦里轻螺谁扫。
帘外落花红小。
独睡起来情悄悄,寄愁何处好?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关键词解释

  • 花红

    解释

    花红 huāhóng

    (1) [flowers pinned and have red silk;gift for wedding]∶为庆贺喜事而赠送的插花挂红的衣料礼品

    花红缎匹

    有拏获宋江者,赏钱万万贯,执双花红。—&mda

  • 帘外

    读音:lián wài

    繁体字:簾外

    意思:(帘外,帘外)
    科举考试时,负责监试之官员。
      ▶《宋史•选举志二》:“凡覆试,令宰执出题,不许都司干预,仍日轮臺谏一员,帘外监试。”
      ▶清·翟灏《通俗编•仕进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