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双林寺谒傅大士》 此方今示灭,何国更分身。

此方今示灭,何国更分身。

意思:这是当前显示灭,哪个国家再分身。

出自作者[唐]郎士元的《双林寺谒傅大士》

全文赏析

这首诗《草露经前代,津梁及后人。此方今示灭,何国更分身。
月色空知夜,松阴不记春。犹怜下生日,应在一微尘。》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深远的哲理,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诗的题目《草露》和《津梁》暗示了诗人对历史和未来的思考。草露象征着前代,而津梁则指向了未来。诗人通过这两个意象,表达了对历史传承和未来发展的关注。 “此方今示灭”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现世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对生死、永恒的思考。这里的“示灭”并非指真正的死亡,而是指一种超越生死的境界,一种精神的升华。 “何国更分身”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世界的广阔和多元性的理解。这里的“何国”可以理解为世界各地,暗示了诗人对世界的探索和思考。 “月色空知夜,松阴不记春”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时间的理解。月色空灵而美丽,松阴则象征着永恒。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时间的敬畏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无常的感慨。 最后,“犹怜下生日,应在一微尘”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诗人怜爱下生的日子,认为应在微尘中有所作为。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积极态度和对生命的珍视。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远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生死、自然、时间、未来等主题的思考和理解。整首诗韵味深长,哲理深远,值得反复品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草露经前代,津梁及后人。
此方今示灭,何国更分身。
月色空知夜,松阴不记春。
犹怜下生日,应在一微尘。
作者介绍
郎士元(生卒年不详,一说727年—780年?),字君胄,唐代诗人,中山(今河北定县)人。天宝十五载(756)登进士第。安史之乱中,避难江南。宝应元年(762)补渭南尉,历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刺史。

郎士元与钱起齐名,世称\"钱郎\"。他们诗名甚盛,当时有\"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之说。

关键词解释

  • 方今

    读音:fāng jīn

    繁体字:方今

    英语:now; nowadays

    意思:
     1.当今;现时。
      ▶《墨子•尚同中》:“方今之时,复古之民始生,未有正长之时。”
      ▶汉·晁

  • 分身

    读音:fēn shēn

    繁体字:分身

    英语:attend to anything else

    意思:
     1.一身化作数身。
      ▶南朝·梁·慧皎《高僧传•神异下•邵硕》:“尔日,郫县亦言硕作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