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黄隐居归南海》 瘴雾南边久寄家,海中来往信流槎。

瘴雾南边久寄家,海中来往信流槎。

意思:瘴雾南边境长期寄回家,海上来往信流木筏。

出自作者[唐]许浑的《送黄隐居归南海》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和异域风情的诗,通过对南边瘴雾弥漫的山区、林中动物、山洞和岩壁的生动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异乡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首联“瘴雾南边久寄家,海中来往信流槎。”描绘了作者在南方瘴雾弥漫的山地寄居已久的情景,以及乘船往来于海上时的感受。这里用“信流槎”形象地表达了乘船在海上漂泊的感觉,给人一种悠远而神秘的感觉。 颔联“林藏狒狒多残笋,树过猩猩少落花。”进一步描绘了山林的景象,狒狒破坏竹笋,猩猩则很少能在林间看到落花。这些描绘生动地展现了南方的自然环境,同时也带有一些神秘和野性的色彩。 颈联“深洞有云龙蜕骨,半岩无草象生牙。”描绘了山洞和岩壁上的景象,云龙蜕骨于深洞,象牙在半岩上生长。这些描绘带有一些神话色彩,同时也展现了南方的神秘和奇异。 尾联“知君爱宿层峰顶,坐到三更见日华。”表达了作者对南方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期待和祝福。这里用“坐到三更见日华”来表达作者对南方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期待和祝福。 整首诗通过对南方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异乡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诗中也带有一些神秘和野性的色彩,让人感受到了南方的独特魅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瘴雾南边久寄家,海中来往信流槎。
林藏狒狒多残笋,树过猩猩少落花。
深洞有云龙蜕骨,半岩无草象生牙。
知君爱宿层峰顶,坐到三更见日华。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关键词解释

  • 南边

    读音:nán biān

    繁体字:南邊

    英语:(n) location to the south

    意思:(南边,南边)

     1.南方边境。
      ▶《史记•南越列传》:“汉十一年,遣陆

  • 来往

    读音:lái wǎng

    繁体字:來往

    短语:走 往来 明来暗往 往复 走动

    英语:to come and go

    意思:(来往,来往)

     1.来去,往返。

  • 瘴雾

    读音:zhàng wù

    繁体字:瘴霧

    意思:(瘴雾,瘴雾)
    犹瘴气。
      ▶唐·韩愈《杏花》诗:“浮花浪蕊镇长有,纔开还落瘴雾中。”
      ▶宋·曾巩《送江任序》:“其山行水涉沙莽之驰,往往则风霜冰雪瘴雾之毒之所

  • 流槎

    读音:liú chá

    繁体字:流槎

    意思:浮行水上的竹木筏。
      ▶北周·庾信《杨柳歌》:“流槎一去上天池,织女支机当见随。”
      ▶唐·李冗《独异志》卷上:“海若居海岛,每至八月,即有流槎过,如是累年不失期。”参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