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咏怀》 饱食坐终朝,长歌醉通夕。

饱食坐终朝,长歌醉通夕。

意思:吃饱坐整天,长歌醉通宵。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咏怀》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对人生的深刻反思,表达了作者对过去与现在生活的对比,以及对人生哲理的领悟。 首先,诗中描绘了作者从凤阁郎(高级官员)到二千石(地方官员)的转变,他感到自己不如从前,人们也不如过去称赞他。这反映出他对自己人生的反思,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现状的不满。他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不敢享受生活,即使在疏远的地方任职,也过着无牵无挂的生活。 然而,诗中又描绘了他饱食安坐,长歌醉酒的现在生活。他开始享受生活,不再忧虑,不再束缚于繁琐的事务。他开始理解人生的短暂,开始追求身心的安闲和欢适。 诗中还表达了对得失、损益的看法,提醒人们要看到事情的本质,不要只关注表面。最后,诗中强调了“观心不观迹”,即要看到事物的本质,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反思和领悟,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享受生活,不要被繁琐的事物所束缚,要看到事物的本质。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昔为凤阁郎,今为二千石。
自觉不如今,人言不如昔。
昔虽居近密,终日多忧惕。
有诗不敢吟,有酒不敢吃。
今虽在疏远,竟岁无牵役。
饱食坐终朝,长歌醉通夕。
人生百年内,疾速如过隙。
先务身安闲,次要心欢适。
事有得而失,物有损而益。
所以见道人,观心不观迹。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饱食

    读音:bǎo shí

    繁体字:飽食

    英语:satiation

    意思:(饱食,饱食)
    吃饱。
      ▶《庄子•列御寇》:“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繫之舟。”
      ▶唐·韩愈《辛卯年雪》诗:“

  • 朝长

    读音:cháo cháng

    繁体字:朝長

    意思:(朝长,朝长)
    唐制称御史臺三院(臺院、殿院、察院)退朝入臺时其中为长的一人。
      ▶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三》:“宣宗时,御史冯缄三院退入臺,路逢集贤校理杨收,不为之却

  • 通夕

    读音:tōng xī

    繁体字:通夕

    意思:整夜。
      ▶《淮南子•精神训》:“病疵瘕者,捧心抑腹,膝上叩头,踡跼而谛,通夕不寐。”
      ▶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二:“若有秽恶及其所止者,则有虎通夕来守,人不去,便伤害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