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僮约》 每遇歇时寻竹所,须教宿处近旗亭。

每遇歇时寻竹所,须教宿处近旗亭。

意思:每次遇上歇时寻找竹子所,必须教育住宿的地方靠近旗亭。

出自作者[宋]戴复古的《僮约》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乡村生活和人物的诗,通过对乡村中一位勤劳、整洁、有教养、懂礼节的仆人的描绘,展现出乡村生活的宁静和谐,以及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尊重。 首句“汝在何乡何姓名,路途凡百爱惺惺”,直接点明主人公的身份和性格,他来自何处,姓甚名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深受世人敬重的礼义之心。 “衣裳脱着勤收管,饮食烹炰贵洁馨”,这两句描绘了主人公的日常生活习惯和饮食要求,表现出他严谨的生活态度和对于食物的尊重。 “每遇歇时寻竹所,须教宿处近旗亭”,描绘出他工作之余的休闲活动和住宿选择,表现出他的生活情趣和对于生活的热爱。 “吾家僮约无多事,办取小心供使令”,最后两句是对主人公的期望和要求,表现出他的主人对他的信任和尊重,也体现出乡村生活的和谐与友善。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一位乡村仆人的描绘,展现出乡村生活的宁静和谐,以及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尊重。诗中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读来让人感到温馨和感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汝在何乡何姓名,路途凡百爱惺惺。
衣裳脱着勤收管,饮食烹炰贵洁馨。
每遇歇时寻竹所,须教宿处近旗亭。
吾家僮约无多事,办取小心供使令。
作者介绍 杨万里简介
戴复古(1167年-1248年后),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

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解释

  • 寻竹

    读音:xún zhú

    繁体字:尋竹

    意思:(寻竹,寻竹)
    大竹。
      ▶《山海经•大荒北经》:“有岳之山,寻竹生焉。”
      ▶郭璞注:“寻,大竹名。”
      ▶晋·张协《七命》:“寻竹竦茎荫其壑,百籁群鸣

  • 宿处

    读音:sù chù

    繁体字:宿處

    意思:(宿处,宿处)
    住宿的地方。
      ▶唐·杜甫《夜宿西阁晓呈元二十一曹长》诗:“门鹊晨光起,樯乌宿处飞。”
      ▶《西游记》第六七回:“师徒们正然讲论,忽见一座山庄不远。<

  • 旗亭

    读音:qí tíng

    繁体字:旗亭

    意思:
     1.市楼。古代观察、指挥集市的处所,上立有旗,故称。
      ▶《史记•三代世表褚少孙论》:“臣为郎时,与方士考功会旗亭下。”
      ▶《文选•张衡<西京赋>》:“旗亭五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