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林四散投空去,黄口巢中饥待哺。
意思:穿林四散投空而去,对不起巢中饥饿待哺。
出自作者[宋]欧阳修的《吴学士石屏歌》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和鸟类生活的诗,通过对晨光中鸟类惊飞和树林中鸟巢、鸟类的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生动和美丽。
首句“晨光入林众鸟惊,腷膊群飞鸦乱鸣”,直接描绘了晨光入林,鸟儿惊动的场景,通过“腷膊”一词,形象地表现了鸟儿惊慌飞起的声音。接着,“穿林四散投空去,黄口巢中饥待哺”,进一步描述了鸟儿惊飞后的场景,黄口雏鸟在巢中饥饿等待喂食,生动地表现了鸟类的生活状态。
“雌者下啄雄高盘,雄雌相呼飞复来”,描述了鸟类互相照顾雏鸟的情景,表现了鸟类的亲情和互助精神。接下来的“还空林无人鸟声乐,古木参天枝屈蟠”,描绘了空林中鸟儿自在歌唱的场景,古木参天,枝屈蟠绕,进一步展现了自然的美丽。
在描述完鸟类的生活后,诗人又转向了对周围环境的描绘,“下有怪石横树间,烟埋草没苔藓斑”。这里的怪石、草木、苔藓、黄口雏鸟等元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最后,“借问此景谁图写,乃是吴家石屏者”,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吴家石屏的赞美,认为这些石头能够将自然景象表现得如此生动美丽,实属不易。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鸟类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生动和美丽,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诗中运用了许多形象生动的词语和修辞手法,如“腷膊”、“穿林四散”、“黄口巢中”、“雌者下啄雄高盘”等,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自然造化的惊叹和对人类雕刻技艺的赞美,认为万物生长自有其规律,而雕刻技艺则可以表现万物的千变万化。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和鸟类生活的佳作,通过对自然和生命的赞美,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