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题史元量芳润堂》 辞文旨远非外至,一一流出自胸中。

辞文旨远非外至,一一流出自胸中。

意思:文辞旨意远不是外到,一个流出从胸中。

出自作者[宋]郭印的《题史元量芳润堂》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赞美和弘扬一种源远流长的道学或哲学,即宗派的核心思想。它通过丰富的比喻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对真理的追求和对智慧的渴望。 首先,诗中提到了“圣经杲杲日翔空”,这可能象征着一种神圣的真理或智慧如同杲杲的太阳,照亮了人们的心灵。接着,“元与后学开愚蒙”表达了这种智慧能够为后来的学习者打开蒙昧,指引他们走向真理。 “著述成书不得已,令人诵习知吾宗”表明了这种道学或哲学的著述是为了让人了解和遵循其核心思想,即“吾宗”。这里的“吾宗”可能指的是某种特定的信仰、价值观或理念。 “辞文旨远非外至,一一流出自胸中”表达了这种道学或哲学的语言和思想是源自于内心,而非外在的灌输。它强调了个人对真理的内在体验和理解。 “如木有根水有源,敷荣浸渍乃无穷”进一步描绘了这种道学或哲学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如同树木和水一样,有着根和源,不断繁衍和发展。 “如何异见立仁智,百辙千歧碍不同”表达了对不同观点和理解的担忧,这些观点和理解的差异可能会阻碍人们对真理的追求。 “欲将妙义示当世,岂独用训垂髫童”表达了将这种道学或哲学的精义展示给当代人的愿望,而不仅仅是教导年幼的孩子。 整首诗充满了对真理、智慧和道学的赞美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误解和阻碍的担忧。它鼓励人们去探索、去理解、去接受真理,同时也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自己的初心和本性。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是一首值得品读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圣经杲杲日翔空,元与后学开愚蒙。
著述成书不得已,令人诵习知吾宗。
辞文旨远非外至,一一流出自胸中。
如木有根水有源,敷荣浸渍乃无穷。
此道含灵悉具足,圣人庸人心本同。
如何异见立仁智,百辙千歧碍不同。
寻枝逐派遂忘返,痴儿失路迷西东。
岂无达者为拈出,抉剔众瞽刳群聋。
史侯名堂深意在,眼悬明镜磨青铜。
欲将妙义示当世,岂独用训垂髫童。
我初闻之喜击节,心心相照密冲融。
作诗粉饰虽赘语,要令万古还淳风。

关键词解释

  • 胸中

    读音:xiōng zhōng

    繁体字:胸中

    意思:心中。多指人的思想境界或精神状态。
      ▶《孟子•离娄上》:“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
      ▶《史记•苏秦列传》:“是故明主外料其敌之彊弱,内度其士

  • 出自

    读音:chū zì

    繁体字:出自

    意思:出于。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至于三六杂言,则出自篇什。”
      ▶《水浒传》第八一回:“燕青听了,便去拜告李师师道:‘姊姊做个方便,今夜教小弟得见圣颜,告的纸

  • 旨远

    引用解释

    旨意深远。《易·繫辞下》:“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 孔颖达 疏:“其旨远者,近道此事,远明彼事,是其旨意深远。若龙战于野,近言龙战,乃远明阴阳鬭争,圣人变革,是其旨远也。”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言高则旨远,辞约则义微。”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宗经》:“夫《易》惟谈天,入神致用。故《繫》称旨远

  • 至一

    引用解释

    古代哲学用语。指高度和谐一致的境界或局面。《庄子·缮性》:“当是时也,阴阳和静,鬼神不扰,四时得节,万物不伤,羣生不夭,人虽有知,无所用之,此之谓至一。当是时也,莫之为而常自然。” 郭象 注:“物皆自然,故至一也。”《荀子·议兵》:“暴悍勇力之属为之化而愿,旁辟曲私之属为之化而公,矜纠收繚之属为之化而调,夫是之谓大化至一。”

  • 一流

    读音:yī liú

    繁体字:一流

    英语:top-grade

    意思:
     1.一类;同一类。
      ▶晋·葛洪《抱朴子•穷达》:“或问一流之才而或穷或达,其故何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