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论诗三十首》 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意思:眼处心生句从神,在黑暗中摸索总不是真。

出自作者[元]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关于诗歌创作和现实观察的深刻见解,通过对诗歌艺术和现实观察的对比,表达了对于艺术真实和人生经验的思考。 首句“眼处心生句自神”,强调了诗歌创作的灵感来源于生活观察,而这种观察又必须深入,不能仅停留在表面。诗人通过“眼处心生”这一描述,形象地表达了从细微之处引发深度的思考和情感,从而创作出神来之句的过程。 第二句“暗中摸索总非真”,进一步阐述了诗歌创作的真谛。在黑暗中摸索,寻找灵感,虽然艰辛,但最终得到的并非真实的艺术。这暗示了诗歌创作不能仅凭主观臆想,而应该通过真实的观察和体验,才能创作出有深度的作品。 第三句“画图临出秦川景”,这句诗引导我们思考艺术与现实的关系。画图可以临摹得再逼真,也无法复制出现实的韵味。它提醒我们,艺术是对现实的反映,但绝不是简单的复制。 最后一句“亲到长安有几人?”是对现实经验的深刻反思。有多少人真正亲自到过长安?又有多少人能画出真实的秦川景?这句诗揭示了现实经验的稀缺性,也表达了对艺术真实性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对诗歌创作和人生经验的深刻思考,它鼓励我们通过真实的观察和体验去创作,而不是简单地复制或臆想。同时,它也提醒我们珍惜现实经验,追求艺术的真实性。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作者介绍 朱淑真简介
元好问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所著述的多部文学作品和历史著作至今仍然被广泛传播和研究。评价元好问有以下几个方面:
作为文学家:元好问的诗歌、散文和小说等文学作品风格独特、意境深远、富于哲理。他被誉为“元代诗坛第一人”,他创造了很多新的文学表现形式,并对以后的文学影响深远。
作为历史学家:元好问在历史学领域也有很高的成就,他主要参与编写了《金史》,为中国史学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他的历史作品思辨性强、史料丰富、观点新颖,对后来的史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作为爱国文化人:元好问爱国情怀非常浓厚,他始终将民族复兴作为自己的责任和目标。他虽然曾担任过乘舆御史和国史院编修官,但也因批评当时的政治现实而落职辞官。后来他放弃官场生涯,追求自己的文学创作,但仍然关注社会现实,为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复兴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解释

  • 暗中摸索

    读音:拼音:àn zhōng mō suǒ

    暗中摸索的解释

    在黑暗中寻找探索。亦比喻无人指引,独自探求。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中:“ 许敬宗 性轻傲,见人多忘之。或谓其不聪。曰:‘卿自难记,若遇 何 、 刘 、 沉 、 谢 ,暗中摸索著,亦可识。’” 金

  • 暗中

    读音:àn zhōng

    繁体字:暗中

    短语:骨子里 偷 一声不响 贼头贼脑 暗 潜 鬼祟 不露声色 背地里 暗地里 体己 冷 不动声色 暗自 背后 幕后 私下 私自 鬼头鬼脑

    英语:

  • 摸索

    读音:mō suǒ

    繁体字:摸索

    短语:找 觅 摸 搜寻 招来 索 追寻 寻 查寻 查找 物色 检索 搜 按图索骥

    英语:grope

    意思: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