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戏效屏山书斋十咏》 虽无鹦鹉鸟,亦欠琵琶姬。

虽无鹦鹉鸟,亦欠琵琶姬。

意思:虽然没有鹦鹉鸟,也欠琵琶姬。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戏效屏山书斋十咏》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虽无鹦鹉鸟,亦欠琵琶姬。纵使敲方响,獠奴佯不知》。从标题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描绘生活场景和人物情感的诗。 首先,诗中提到了“鹦鹉鸟”和“琵琶姬”,这两个元素在中国文化中常常与特定的情境和情感相关联。鹦鹉通常被视为善于模仿的鸟类,常被用来比喻善于模仿的人,或者用来形容人善于言辞、机智聪明。琵琶姬则常常与音乐、情感和寂寞相关联,她们在古代社会中常常作为歌舞伎人,以琵琶等乐器为生,因此常常被用来象征孤独和寂寞的情感。 其次,“敲方响”是一种乐器,类似于现在的扬琴,但形状有所不同。这里用“敲方响”来形容一种单调乏味的场景或生活,暗示了人物内心的苦闷和无奈。而“獠奴佯不知”则描绘了一个看似麻木、漠不关心周围环境的人物形象,这种形象常常用来暗示人物的内心痛苦和压抑。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看似单调乏味、毫无生气的场景,以及一个看似麻木漠不关心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人物的内心苦闷和压抑。这种情感可能是由于生活环境的压迫、人际关系的疏离或者个人遭遇的挫折所导致的。 至于具体的情感色彩,这首诗中并没有明确指出是喜是悲,而是通过描绘一种压抑、苦闷的场景和形象,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和感受。因此,这首诗的情感色彩可能是复杂的,既有无奈、苦闷,也有对生活的冷漠和漠视。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虽无鹦鹉鸟,亦欠琵琶姬。
纵使敲方响,獠奴佯不知。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鹦鹉

    读音:yīng wǔ

    繁体字:鸚鵡

    意思:(鹦鹉,鹦鹉)

     1.鸟名。头圆,上嘴大,呈钩状,下嘴短小,舌大而软,羽毛色彩美丽,有白、赤、黄、绿等色。能效人语,主食果实。
      ▶《礼记•曲礼上》:“鹦鹉能言,不

  • 琵琶

    读音:pí pá

    繁体字:琵琶

    英语:lute

    意思:
     1.弹拨乐器。初名批把,见《释名•释乐器》。此类乐器原流行于波斯、阿拉伯等地,汉代传入我国。后经改造,圆体修颈,有四弦、十二柱,俗称“秦汉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