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令绰泛舟潩河作诗诒之》 导河高其梁,轻舟具指顾。

导河高其梁,轻舟具指顾。

意思:导河高高的桥梁,小船都指着顾。

出自作者[宋]韩维的《令绰泛舟潩河作诗诒之》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投闲归里闾,幸与故人遇”,通过描绘诗人与故人的相遇、对城阙拘束的不满、对林壑趣味的追求、以及与白须二三翁的相处,表达了诗人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首联“投闲归里闾,幸与故人遇。情期夙所敦,邀迓已去屡。”描绘了诗人回归故乡,与故人相遇的情景。他期待与他们相聚已久,不断邀请他们相会。这一联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故人的深深眷恋。 颔联“尚嫌城阙拘,未尽林壑趣。”表达了诗人对城市生活的厌倦,渴望摆脱束缚,享受大自然的美好。他觉得城阙拘束,无法完全体验林壑的趣味。这一联通过对比城市与自然的差异,突出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接下来的几联描绘了诗人与故人在乡村的生活场景。“导河高其梁,轻舟具指顾。”描绘了他们沿着高高的河流,轻舟漂荡,指点江山。“寒花黄被堤,秋实翠登俎。”则描绘了秋天的景象,黄花点缀在堤岸上,秋天的果实被摆上祭桌。这些细节描绘了乡村生活的丰富多彩。 “白须二三翁,相对无俗语。”这一联描绘了他们与白须二三翁相对而坐,没有世俗的言语,只有心灵的交流。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与自然和故人相处的向往。 “夷犹起遐想,恬旷绝近慕。”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态,他沉浸在遐想中,远离尘世的喧嚣,内心平静旷达,没有任何世俗的牵挂。 最后两联“适野讵有谋,登高亦非赋。”和“信哉庄生言,忘我带与履。”则表达了诗人对回归自然、享受生活的决心。他不再有世俗的谋划,也不再需要写诗作赋来抒发情感。他相信庄子的言论,愿意放下一切,真正地投入到自然之中,忘记一切世俗的牵绊。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人通过对城阙拘束的不满和对林壑趣味的追求,表达了他对自然的向往和对故乡的眷恋。同时,他也通过与白须二三翁的相处和内心的遐想,表达了他内心的平静和旷达。最后,他表达了对回归自然、享受生活的决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投闲归里闾,幸与故人遇。
情期夙所敦,邀迓已去屡。
尚嫌城阙拘,未尽林壑趣。
导河高其梁,轻舟具指顾。
寒花黄被堤,秋实翠登俎。
白须二三翁,相对无俗语。
夷犹起遐想,恬旷绝近慕。
适野讵有谋,登高亦非赋。
信哉庄生言,忘我带与履。
作者介绍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祖籍真定灵寿(今属河北),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

关键词解释

  • 轻舟

    读音:qīng zhōu

    繁体字:輕舟

    短语:独木舟 方舟

    英语:skiff

    意思:(轻舟,轻舟)

     1.轻快的小船。
      ▶《国语•越语下》:“﹝范

  • 指顾

    引用解释

    1.手指目视;指点顾盼。《汉书·律历志上》:“指顾取象,然后阴阳万物靡不条鬯该成。”《旧唐书·郑畋传》:“臣始仕从戎,爰承指顾,稟三令五申之戒,预一匡九合之谋。”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江右游日记》:“先躋峯攀磴里许,而至絶顶,则南瞰 西华 ,东瞰夹壁,西瞰南溪,北瞰城邑,皆在指顾。” 清 陈维崧 《喜迁莺·排闷》词:“凭高指顾,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