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酹江月》 遍应诸方,无极太始,混一无分别。

遍应诸方,无极太始,混一无分别。

意思:遍所有地方,无极太始,统一没有区别。

出自作者[元]侯善渊的《酹江月》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佛光或灵光的诗歌,表达了对光明、智慧和真理的追求和领悟。诗中使用了许多象征和隐喻,描绘了光的幽微、精粹、融和、显现、内外相通等特征,以及它所带来的解脱和超越。 首先,诗中提到了光的“殷红清绝”,这可能暗示了佛光或灵光的色彩,它既不是普通的白色或蓝色,也不是红色的,而是具有独特的、清净无染的色彩。这种色彩象征着佛法的纯净和无暇。 接着,诗中描述了光如何打开慧眼,使人们能够看到更广阔的世界,这可能意味着光是智慧和洞察力的象征。同时,光也象征着内心的净化,凝结的心珠被释放出来,这可能意味着通过光的照耀,人们内心的烦恼和困惑得到了解决。 诗中还提到了光的“阐化灵明”,这可能意味着光具有启发性,能够唤醒人们内心的智慧和力量。此外,神光显现,内外相通彻,这表明光是超越肉体的,它能够与内在的自我和外在的世界相连接,实现内外的一致和统一。 此外,诗中还提到了光的无所不在和无差别性。无论是浮云消散,还是放开天外心月,都表明光是无限的、永恒的,它无所不在,无处不在。古今贤圣都归此处休歇,这表明光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它能够包容所有的历史和人物。 总的来说,这首诗赞美了光的智慧、纯洁、启示、超越和包容性。它表达了人们对真理、智慧和自由的追求,以及对内在和外在世界的理解。通过光的照耀,人们能够达到解脱和超越,实现内心的平静和智慧。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幽微精粹,混阳光、一点殷红清绝。
上下融和开慧目,跃出心珠凝结。
阐化灵明,神光显现,内外相通彻。
浮云消散,放开天外心月。
虚无运转孤然,圆明寂照,万古无纤缺。
与道同元包象法,物物头头俱摄。
遍应诸方,无极太始,混一无分别。
古今贤圣,尽归此处休歇。

关键词解释

  • 太始

    读音:tài shǐ

    繁体字:太始

    意思:
     1.古代指天地开闢、万物开始形成的时代。
      ▶《列子•天瑞》:“太始者,形之始也。”
      ▶张湛注:“阴阳既判,则品物流形也。”
      ▶三国·魏·阮籍《大

  • 无极

    读音:wú jí

    繁体字:無極

    英语:electrodeless

    意思:(无极,无极)

     1.无穷尽;无边际。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女德无极,女怨无终。”
     

  • 诸方

    读音:zhū fāng

    繁体字:諸方

    意思:(诸方,诸方)

     1.各地方。
      ▶《晋书•何劭传》:“每诸方贡献,帝辄赐之,而观其占谢焉。”
      ▶南朝·梁元帝《庾先生承先墓志》:“诸方未游,佳城已望

  • 混一

    读音:hùn yī

    繁体字:混一

    英语:amalgamation

    意思:亦作“混壹”。
     齐同;统一。
      ▶《战国策•楚策一》:“夫以一诈伪反覆之苏秦,而欲经营天下,混一诸侯,其不可成也

  • 无分

    引用解释

    1.无己之份。谓没有得到颁赐物。《左传·昭公十二年》:“ 齐 ,王舅也。 晋 及 鲁 卫 ,王母弟也。 楚 是以无分,而彼皆有。”

    2.没有机缘。 唐 杜甫 《九日》诗之一:“竹叶於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宋 黄庭坚 《江城子·忆别》词:“有分看伊,无分共伊宿。” 陈去病 《丁未八月海上藏书楼夜坐杂感》诗:“百年无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