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尚记辽东路,肯向城头访旧民。
意思:千年还记得辽东路,肯向城上拜访老百姓。
出自作者[宋]何梦桂的《和方耜岩见寄》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世事兴亡转脚跟,长安处处战场尘》以一种深远的视角,描绘了历史的流转和时代的变迁。诗人以长安为背景,通过历史的痕迹,反思了世事的兴亡和战火的痕迹。
首联“世事兴亡转脚跟,长安处处战场尘”,诗人以长安为切入点,描绘了历史的流转和时代的变迁。这里曾经是秦朝的故都,是汉唐的繁华之地,然而如今处处都是战场的尘埃。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反思,也是对现实的描绘,引人深思。
颔联“种桃一去非秦世,采菊犹传有晋人”,诗人以桃和菊为象征,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种桃的故事已经不再发生在秦朝,而采菊的故事却在晋人的传说中流传下来。这表达了历史的流转和时代的变迁,一切都在不断变化。
颈联“已矣覆蕉成梦鹿,谁欤被发趁骑麟”,诗人运用了典故和象征,表达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反思。覆蕉成梦鹿,指的是追逐虚幻的影子,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迷茫和困惑;被发骑麟,则表达了对混乱和无序的批判。
尾联“千年尚记辽东路,肯向城头访旧民”,诗人以一种深远的视角,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历史的尊重。即使千年之后,我们仍然记得辽东之路,也仍然愿意去城头寻找那些曾经的居民。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未来的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长安为背景,通过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描绘,表达了对世事兴亡、历史变迁的深刻理解。诗人通过对桃、菊等象征的运用,以及对典故和象征的运用,使得诗歌具有深远的内涵和反思的意义。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历史的尊重,使得诗歌具有深远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