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龙女祠后塘自生荷花数权与史诚之更相酬和》 清江向晚采莲稀,独倚兰膛久未归。

清江向晚采莲稀,独倚兰膛久未归。

意思:清江傍晚采莲稀,独自倚兰膛很久没有回来。

出自作者[宋]司马光的《龙女祠后塘自生荷花数权与史诚之更相酬和》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傍晚时分,清江上的采莲人稀少,女主人公独自倚在船舱上等待久未归来的情人。最终,由于盼望的人迟迟不至,她在斜风细雨中不禁泪湿罗衣的情景。整首诗充满了期盼、失落和哀怨的情感,通过细腻入微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了女主人公内心的痴情和苦闷。 首句“清江向晚采莲稀”描绘了环境背景和时间,为一个傍晚时分的清江,采莲人已经逐渐散去。这个描绘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又通过“稀”字暗示了人物内心的孤寂感。 次句“独倚兰膛久未归”引入了主人公形象,展现了她孤独地倚在船舱上,长久等待未归的情人。这里的“独”字凸显了她的孤独感,“久”字则表达了她的期盼和焦虑。 第三句“目断可堪人不至”通过“目断”二字形象地展现了女主人公盼望的目光,以及由于盼望的人不至而产生的绝望感。这里的“可堪”二字表达了她的无法承受之情,进一步加深了情感的渲染。 结句“斜风细雨湿罗衣”则通过环境描写,进一步表现了女主人公内心的悲伤和苦闷。斜风细雨打湿了她的罗衣,也湿润了她的心情,使得整首诗在情感上达到了高潮。 整首诗在情感表达上层层递进,通过细腻入微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了女主人公内心的痴情和苦闷。同时,诗人也巧妙地运用了环境描写和人物形象塑造,使得整首诗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清江向晚采莲稀,独倚兰膛久未归。
目断可堪人不至,斜风细雨湿罗衣。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关键词解释

  • 采莲

    读音:cǎi lián

    繁体字:埰蓮

    意思:(参见採莲,采莲)

    造句:

  • 清江

    读音:qīng jiāng

    繁体字:清江

    意思:
     1.水色清澄的江。
      ▶南朝·梁·何逊《初发新林》诗:“铙吹响清江,悬旗出长屿。”
      ▶唐·王昌龄《送窦七》诗:“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荧荧望一舟。”

  • 向晚

    读音:xiàng wǎn

    繁体字:曏晚

    英语:towards evening; about dusk

    意思:(参见嚮晚)
    傍晚。
      ▶唐·李颀《送魏万之京》诗:“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