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寄裴施州(裴冕坐李辅国贬施州刺史)》 金钟大镛在东序,冰壶玉衡悬清秋。

金钟大镛在东序,冰壶玉衡悬清秋。

意思:金钟大锈在东序,冰壶玉衡悬清秋。

出自作者[唐]杜甫的《寄裴施州(裴冕坐李辅国贬施州刺史)》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友人裴施州的赞美诗,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 首联“廊庙之具裴施州,宿昔一逢无此流”,作者以高屋建瓴之势,对友人进行了极高的评价。“廊庙之具”是对裴施州才能和地位的极高赞誉,意味着他是一个能够担当国家重任的人才。“宿昔一逢无此流”则表达了作者对裴施州才情的罕见和难得的感叹。 颔联“金钟大镛在东序,
冰壶玉衡悬清秋”,作者以钟磬乐器和玉衡星象为喻,赞扬裴施州的品德和才学。“金钟大镛在东序”是以钟磬乐器喻指裴施州的学问和才艺,而“冰壶玉衡悬清秋”则是以玉衡星象象征裴施州的高尚品德和节操。 颈联“自从相遇感多病,三岁为客宽边愁”,作者表达了自己与裴施州相遇后的感慨和感激。“感多病”表达了作者因与裴施州相遇而深感疾病缠身,“宽边愁”则表达了因与裴施州相遇而使自己宽解了边疆的忧愁。 尾联“再拜故人谢佳政,将老已失子孙忧”,作者再次向裴施州表示感谢,并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将老已失子孙忧”则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和期待。 整首诗以赞美友人为主题,语言优美,比喻生动,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廊庙之具裴施州,宿昔一逢无此流。
金钟大镛在东序,冰壶玉衡悬清秋。
自从相遇感多病,三岁为客宽边愁。
尧有四岳明至理,汉二千石真分忧。
几度寄书白盐北,苦寒赠我青羔裘。
霜雪回光避锦袖,龙蛇动箧蟠银钩。
紫衣使者辞复命,再拜故人谢佳政。
将老已失子孙忧,后来况接才华盛。
作者介绍 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关键词解释

  • 东序

    读音:dōng xù

    繁体字:東序

    意思:(东序,东序)

     1.相传为夏代的大学。也是国老养老之所。
      ▶《礼记•王制》:“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
      ▶郑玄注:“东序、东胶亦大学,在国中王宫之东

  • 玉衡

    读音:yù héng

    繁体字:玉衡

    英语:Alioth

    意思:
     1.古代的测天仪器。
      ▶《书•舜典》:“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
      ▶孔传:“玑,衡,王者正天文之器。”

  • 清秋

    读音:qīng qiū

    繁体字:清秋

    意思:明凈爽朗的秋天。
      ▶晋·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诗:“独有清秋日,能使高兴尽。”
      ▶唐·杜甫《宿府》诗:“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清·吴谦牧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