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木兰花慢·幽栖身懒动》 桃源去尘更远,问当年、何事识渔郎。

桃源去尘更远,问当年、何事识渔郎。

意思:桃源去尘更远,问当年、什么事认识渔郎。

出自作者[宋]张炎的《木兰花慢·幽栖身懒动》

全文赏析

这首诗《幽栖身懒动,邃庭悄、日偏长》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通过对幽居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首句“幽栖身懒动,邃庭悄、日偏长”,诗人以慵懒的姿态描绘了自己在幽静的居所中度过的一天,庭院寂静,时间流逝得特别快,太阳已经偏西了。这种描绘为整首诗定下了宁静、闲适的基调。 “甚不隐山林,不喧车马,不断生香”,诗人强调了居所周围环境的幽静,不闻车马喧嚣,空气中弥漫着自然的气息。这三句诗进一步突出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澄心淡然止水,笑东风、引得落花忙”,这里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内心比喻为一泓静止的水,对外界的变化保持冷静的态度。面对东风吹拂下的落花,诗人感到欣喜,因为这象征着生命的轮回和自然的更替。 “慵对鱼翻暗藻,闲留莺管垂杨”,诗人以慵懒的心情看着鱼在暗藻中游动,黄莺在柳枝上歌唱,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淡泊。 “徜徉。净几明窗。穿窈窕、染芬芳”,诗人继续描绘自己的居所,通过“净几明窗”和“穿窈窕、染芬芳”的细节,展示了居所的整洁和自然的气息。 “看白鹤无声,苍云息影,物外行藏”,这里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白鹤”、“苍云”等,表达了诗人超越世俗、追求物我两忘的境界。 “桃源去尘更远,问当年、何事识渔郎”,这里运用了典故,暗示了诗人对远离尘世的桃源生活的向往。诗人询问自己为何会认识渔郎,以此表达了自己对山林生活的向往。 “争似重门昼掩,自看生意池塘”,最后两句再次强调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远离尘世的决心。通过“重门昼掩”和“自看生意池塘”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愿意独自欣赏内心的平静和自然的美好。 整首诗以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通过对幽居环境的描绘,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和山林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幽栖身懒动,邃庭悄、日偏长。
甚不隐山林,不喧车马,不断生香。
澄心淡然止水,笑东风、引得落花忙。
慵对鱼翻暗藻,闲留莺管垂杨。
徜徉。
净几明窗。
穿窈窕、染芬芳。
看白鹤无声,苍云息影,物外行藏。
桃源去尘更远,问当年、何事识渔郎。
争似重门昼掩,自看生意池塘。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张炎(1248-约1320),南宋最后一位著名词人,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临安(今浙江杭州)人,祖籍秦州成纪(今甘肃天水)。贵族后裔(循王张俊六世孙)。祖父张濡,父张枢,皆能词善音律。前半生富贵无忧。1276年元兵攻破临安,南宋亡,张炎祖父张濡被元人磔杀,家财被抄没。此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曾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长期寓居临安,落魄而终。

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

关键词解释

  • 桃源

    读音:táo yuán

    繁体字:桃源

    英语:Land of Peach Blossoms

    意思:
     1.“桃花源”的省称。
      ▶南朝·陈徐陵《山斋诗》:“桃源惊往客,鹤峤断来宾。”

  • 何事

    读音:hé shì

    繁体字:何事

    英语:what

    意思:
     1.什么事;哪件事。
      ▶南朝·齐·谢朓《休沐重还道中》诗:“问我劳何事?沾沐仰清徽。”
      ▶唐·方干《经周处士故居

  • 当年

    读音:dāng nián

    繁体字:噹年

    英语:then

    意思:(当年,当年)
    I

     1.壮年。指身强力壮的时期。
       ▶《墨子•非乐上》:“将必使当年,因其耳目之聪明,

  • 问当

    读音:wèn dāng

    繁体字:問噹

    意思:(问当,问当)
    问。当,语助词。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维摩卧疾于方丈,佛敕文殊专问当。”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没留没乱,不言不

  • 渔郎

    读音:yú láng

    繁体字:漁郎

    英语:Orang (in Korea, 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129°39\'E 41°26\'N)

    意思:(渔郎,渔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