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春听琵琶兼简长孙司户》 四弦不似琵琶声,乱写真珠细撼铃。

四弦不似琵琶声,乱写真珠细撼铃。

意思:四弦不似琵琶声,乱写珍珠细摇铃铛。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春听琵琶兼简长孙司户》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乐器的演奏,以及它所带来的感受。首句“四弦不似琵琶声”直接点明了这种乐器的独特性,它的声音与琵琶不同,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接下来的“乱写真珠细撼铃”进一步形容了这种乐器的音色,似乎是在弹拨真珠,细微地撼动着铃铛,给人一种清脆悦耳的感觉。 “指底商风悲飒飒,舌头胡语苦醒醒”两句,通过“商风”和“胡语”的比喻,描绘了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和音乐的感人之处。这种乐器不仅可以模拟风声,还可以模仿胡语,使人感到悲伤和痛苦。 然后,“如言都尉思京国,似诉明妃厌虏庭”两句,通过乐器声音所传达出的情感,表达了演奏者内心的思念和痛苦。这种情感仿佛是一位都尉对京国的思念,又似乎是一位明妃对虏庭的厌恶。 最后,“迁客共君想劝谏,春肠易断不须听”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听众的劝告。诗人希望听众能够感受到演奏者内心的痛苦和哀怨,而不是仅仅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同时,也暗示着这种音乐容易引起人们的伤感,所以不需要再去听它了。 整首诗通过对乐器的描绘和演奏者情感的表达,给人一种深沉、感人的感觉。同时,诗人也通过劝告听众,传达了一种人文关怀和情感关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四弦不似琵琶声,乱写真珠细撼铃。
指底商风悲飒飒,舌头胡语苦醒醒。
如言都尉思京国,似诉明妃厌虏庭。
迁客共君想劝谏,春肠易断不须听。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琵琶

    读音:pí pá

    繁体字:琵琶

    英语:lute

    意思:
     1.弹拨乐器。初名批把,见《释名•释乐器》。此类乐器原流行于波斯、阿拉伯等地,汉代传入我国。后经改造,圆体修颈,有四弦、十二柱,俗称“秦汉

  • 写真

    读音:xiě zhēn

    繁体字:寫真

    短语:肖像 画像 实像

    英语:mirror

    意思:(写真,写真)

     1.画人的真容。
      ▶北齐·颜之推《颜氏

  • 四弦

    读音:sì xián

    繁体字:四弦

    意思:指琵琶。因有四弦,故称。
      ▶南朝·梁简文帝《生别离》诗:“别离四弦声,相思双笛引。”
      ▶宋·姜夔《浣溪沙》词:“恨入四弦人欲老,梦寻千驿意难通。”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