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游岘山次韵三首》 懒融不下山,揖山会虚堂。

懒融不下山,揖山会虚堂。

意思:懒融不下山,面对山会虚堂。

出自作者[宋]陈与义的《游岘山次韵三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游玩转路山时所写,通过对山中美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首联“转路山突兀,众山之所望”,作者开门见山,直接描绘出转路山的突兀高大,这是众山的标志,也是作者这次游山的线索。这一句奠定了整首诗的基调,为后面的描写定下了基础。 “懒融不下山,揖山会虚堂”,作者对山的热爱,使他留连忘返,舍不得离开,于是他向山中的虚堂行礼作揖,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这一联通过生动的动作描写,将作者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接下来的几联,作者详细地描绘了山中的景色,如“大空出盘嬉,小空时侍傍。我游瞻铁凤,力尽随木羊”,“石窗非人世,意欲凌风翔”,这些描写都十分生动形象,使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山中的美丽和神秘。 最后,作者通过对山中生活的描述,表达了对宁静、自由生活的向往。“教我安心法,入鸟不乱行。”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平静和自由,这是他向往的生活方式。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通过对山中美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通过游山玩水的经历,传达出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转路山突兀,众山之所望。
懒融不下山,揖山会虚堂。
大空出盘嬉,小空时侍傍。
我游瞻铁凤,力尽随木羊。
石窗非人世,意欲凌风翔。
巉巉窗中人,出定发有霜。
过眼几浮烟,关身一禅床。
教我安心法,入鸟不乱行。
似知使君尊,起炷柏子香。
陇云亦堪寄,分作我归装。
好在窗前竹,伴师老苍苍。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从眉州迁居洛阳,故为洛(今河南洛阳)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关键词解释

  • 下山

    读音:xià shān

    繁体字:下山

    英语:diphead

    意思:古诗《上山采蘼芜》:“上山採蘼芜,下山逢故夫。”后以“下山”借指妇女被丈夫遗弃。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九:“唐女道鱼玄机

  • 不下

    (1).不少于。 汉 晁错 《论贵粟疏》:“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 唐 韩愈 《黄家贼事宜状》:“自用兵已来,已经二年,前后所奏杀获,计不下一二万人。” 杨朔 《乱人坑》:“八年来,单单这个乱人坑埋的死人不下六千。”
    (2).不亚于;不次于。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释道·萨王二真君之始》:“此二宫者,俱在京师兑隅,雄丽轩敞,不下宫掖。” 刘光弟 《美酒行》:“云今东省
  • 山会

    读音:shān huì

    繁体字:山會

    意思:(山会,山会)
    方言。犹庙会。
      ▶冯德英《苦菜花》第二章:“那些孩子们可喜坏了,像是赶山会过佳节一样,互相追逐、叫骂。”

    解释:1.

  • 虚堂

    读音:xū táng

    繁体字:虛堂

    意思:(虚堂,虚堂)
    高堂。
      ▶南朝·梁·萧统《示徐州弟》诗:“屑屑风生,昭昭月影。高宇既清,虚堂复静。”
      ▶唐·戎昱《客堂秋夕》诗:“隔窗萤影灭复流,北风微雨虚堂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