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东归别常修》 名惭桂苑一枝绿,鲙忆松江两箸红。

名惭桂苑一枝绿,鲙忆松江两箸红。

意思:名气比桂苑一枝绿,鱼末子回忆松江两筷子红。

出自作者[唐]罗隐的《东归别常修》

全文赏析

这首诗《六载辛勤九陌中,却寻归路五湖东》是一首表达诗人对过去辛勤付出和未来人生规划的感慨的诗。 首联“六载辛勤九陌中,却寻归路五湖东”,诗人回顾了自己过去的辛勤付出,经历了六载的辛勤工作,在九陌之中奔波劳累,这其中可能包含了人生的起伏和艰难。然而,这一切都只是暂时的,他最终决定离开这个环境,转向五湖东,寻找新的归路,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向往。 颔联“名惭桂苑一枝绿,鲙忆松江两箸红”,诗人对自己的前程有所期待,但现实可能并未如他所愿,因此感到有些惭愧。然而,他仍然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向往和期待,想象着在松江上品尝美食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颈联“浮世到头须适性,男儿何必尽成功”,诗人开始反思人生的真谛,认为人生在世,应该顺应自己的本性,不必追求事事成功。这是一种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成功的淡然态度,体现了诗人的豁达和智慧。 尾联“唯惭鲍叔深知我,他日蒲帆百尺风”,诗人表达了对知己的感激和对未来的信心。他感激鲍叔深知自己,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他也相信未来会有百尺风起,助他一帆风顺,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乐观和自信。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辛勤付出的感慨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乐观态度。诗人的豁达、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让人感到敬佩。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六载辛勤九陌中,却寻归路五湖东。
名惭桂苑一枝绿,鲙忆松江两箸红。
浮世到头须适性,男儿何必尽成功。
唯惭鲍叔深知我,他日蒲帆百尺风。
作者介绍 罗隐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关键词解释

  • 松江

    读音:sōng jiāng

    繁体字:鬆江

    意思:吴淞江的古称。
      ▶唐·陆广微《吴地记》:“松江,一名松陵,又名笠泽。”
      ▶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松江》:“唐人诗文称松江者,即今吴江县地,非今松江府也。

  • 桂苑

    读音:guì yuàn

    繁体字:桂苑

    意思:
     1.亦作“桂菀”。栽有桂树的林园。
      ▶《文选•谢庄<月赋>》:“乃清兰路,肃桂苑。”
      ▶李善注:“桂苑,有桂之苑。”
      ▶北周·庾信《咏画屏风》

  • 一枝

    引用解释

    1.一根枝杈。《庄子·逍遥游》:“鷦鷯巢於深林,不过一枝。” 晋 张华 《鹪鹩赋》:“其居易容,其求易给,巢林不过一枝,每食不过数粒。”后用以比喻栖身之地。 唐 杜甫 《宿府》诗:“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宋 曾巩 《次道子中书问归期》:“一枝数粒身安稳,不羡云鹏九万飞。” 清 方文 《庐山·玉帘泉》诗:“小楼暖可居,他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