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系乐府十二首·古遗叹》 有国遗贤臣,万事为冤悲。

有国遗贤臣,万事为冤悲。

意思:有国遗贤臣,万事为冤屈悲痛。

出自作者[唐]元结的《系乐府十二首·古遗叹》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一种深情的、几乎是自言自语的风格,表达了一种对人生选择的深深感慨。诗中描绘了一个人对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思考,以及他对人生价值、责任和选择的反思。 首先,“古昔有遗叹,所叹何所为。”这句诗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的怀念,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的反思。这里的“遗叹”可能指的是过去的遗憾,而“所叹何所为”则表达了对过去行为的反思,即我们做了什么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有国遗贤臣,万事为冤悲。”这句诗描绘了一种社会现象,即一个国家遗漏了贤能的臣子,导致万事都显得冤屈和悲哀。这里可能是在暗示一种社会不公和人才浪费的现象。 “所遗非遗望,所遗非可遗。”这句诗表达了一种对未来的期待和担忧。这里“所遗非遗望”可能指的是我们不应该放弃希望,而“所遗非可遗”则可能指的是我们不能放弃追求更好的未来。 “心非膏濡类,安得无不遗。”这句诗表达了一种对人生选择的看法,即如果我们心中没有像滋润的膏脂那样的追求,怎么能做到没有遗憾呢?这里可能是在暗示我们应该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才能避免人生的遗憾。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人生选择的反思和追求,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担忧。它提醒我们要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避免人生的遗憾,同时也提醒我们要有社会责任感,避免社会不公和人才浪费。这首诗的语言深情而富有哲理,表达了一种深刻的人生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古昔有遗叹,所叹何所为。
有国遗贤臣,万事为冤悲。
所遗非遗望,所遗非可遗。
所遗非遗用,所遗在遗之。
嗟嗟山海客,全独竟何辞。
心非膏濡类,安得无不遗。
作者介绍
元结(719-772年),字次山,号漫叟、聱叟、浪士、漫郎,唐代道家学者。原籍河南(今河南洛阳),后迁鲁山(今河南鲁山县),天宝六载(747)应举落第后,归隐商余山,道家思想对元结影响深远。天宝十二载进士及第。安禄山反,曾率族人避难猗玗洞(今湖北大冶境内),因号猗玗子。乾元二年(759),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代宗时,任道州刺史,调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政绩颇丰。约大历七年(约772年)入朝,后卒于长安。原有著作多部,均佚。现存的集子常见者有明郭勋刻本《唐元次山文集》、明陈继儒鉴定本《唐元次山文集》、淮南黄氏刊本《元次山集》。今人孙望校点有《元次山集》。(生卒见元结墓表)

关键词解释

  • 贤臣

    读音:xián chén

    繁体字:賢臣

    意思:(贤臣,贤臣)
    贤明的臣子。
      ▶《东周列国志》第二回:“君王不畏天变,黜逐贤臣,恐国家空虚,社稷不保。”
    ---------------------------

  • 万事

    读音:wàn shì

    繁体字:萬事

    短语:事事

    英语:everything

    意思:(万事,万事)
    一切事。
      ▶《墨子•贵义》:“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

  • 遗贤

    读音:yí xián

    繁体字:遺賢

    意思:(遗贤,遗贤)

     1.指弃置未用的贤才。
      ▶《书•大禹谟》:“野无遗贤,万邦咸宁。”
      ▶唐·张九龄《奉和圣制早发三乡山行》:“遗贤一一皆羁致,犹欲高深

  • 事为

    读音:shì wéi

    繁体字:事為

    意思:(事为,事为)

     1.指工艺技术。
      ▶《礼记•王制》:“八政:饮食、衣服、事为、异别、度、量、数、制。”
      ▶郑玄注:“事为、谓百工技艺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