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酬乐天雪中见寄》 石立玉童披鹤氅,台施瑶席换龙须。

石立玉童披鹤氅,台施瑶席换龙须。

意思:石立玉童子披鹤氅,台施瑶席换龙须。

出自作者[唐]元稹的《酬乐天雪中见寄》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将冬天的西湖景色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联“知君夜听风萧索,晓望林亭雪半糊”,诗人以夜晚的寒风和清晨的雪景为开端,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冬日的西湖图景。夜晚的寒风让人感到萧索,而清晨的雪景则使得林亭半掩半露,增添了几分寂静和神秘。 颔联“撼落不教封柳眼,扫来偏尽附梅株”,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柳树和梅花拟人化,生动地描绘了它们在冬天的生命力。柳树的叶子被寒风吹落,但诗人却不让它完全凋零,而梅花的盛开也使得诗人感到欣喜。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冬天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 颈联“坐觉湖声迷远浪,回惊云路在长途”,诗人通过听觉和视觉的描绘,将西湖的湖声和云路的长途展现出来,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描绘方式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西湖的美景。 随后几联继续描绘西湖冬天的景色,如“钱塘湖上蘋先合,梳洗楼前粉暗铺”、“石立玉童披鹤氅,台施瑶席换龙须”等,这些诗句将西湖的冬景描绘得如诗如画,令人陶醉。 整首诗的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歌作品。诗人通过对西湖冬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热爱。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民的关怀,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此外,这首诗的用词精准,对仗工整,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诗歌艺术。整首诗的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令人陶醉其中。 总的来说,这是一首非常值得品读的诗歌作品,无论是从艺术价值还是从文学价值来看,都值得人们去欣赏和学习。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知君夜听风萧索,晓望林亭雪半糊。
撼落不教封柳眼,扫来偏尽附梅株。
敲扶密竹枝犹亚,煦暖寒禽气渐苏。
坐觉湖声迷远浪,回惊云路在长途。
钱塘湖上蘋先合,梳洗楼前粉暗铺。
石立玉童披鹤氅,台施瑶席换龙须。
满空飞舞应为瑞,寡和高歌只自娱。
莫遣拥帘伤思妇,且将盈尺慰农夫。
称觞彼此情何异,对景东西事有殊。
镜水绕山山尽白,琉璃云母世间无。
作者介绍 元稹简介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孙。

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少时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但是元稹在政治上并不得意,虽然一度官至宰相,却在觊觎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划下被贬往外地。晚年官至武昌节度使等职。死后追赠尚书右仆射。

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诗辞言浅意哀,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代表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留世有《元氏长庆集》。

关键词解释

  • 玉童

    读音:yù tóng

    繁体字:玉童

    意思:
     1.仙童。
      ▶晋·王嘉《拾遗记•燕昭王》:“西王母与群仙游员邱之上,聚神蛾以琼筐盛之,使玉童负筐以游四极。”
      ▶唐·王维《赠焦道士》诗:“缩地朝珠阙,行天使

  • 龙须

    读音:lóng xū

    繁体字:龍須

    解释:1.亦作\"龙?\"。 2.草名。茎可织席。 3.喻长而细如龙须之物。 4.见\"龙须席\"。 5.指头足纲类的鱼,如章鱼等。 6.帝皇之须。

    详细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