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寄题赵尉若钰兰所六言四首》 痴人鼻孔无辨,俗子毫端有尘。

痴人鼻孔无辨,俗子毫端有尘。

意思:傻瓜鼻孔没有区别,一般你毫端有尘。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寄题赵尉若钰兰所六言四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绕林寻香不见,对花写貌失真》。首先,让我们从诗的格式和用词开始赏析。这首诗是五言绝句,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 首句“绕林寻香不见”,诗人以一种探寻的姿态进入森林,寻找那诱人的香气。然而,他并未找到那香气,这可能暗示着某种期待与现实之间的落差。 第二句“对花写貌失真”描绘了诗人面对花朵时的一种情境。诗人试图描绘花朵的美丽,但结果却失去了真实。这可能意味着诗人试图用语言来描绘某种美好的事物,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第三句“痴人鼻孔无辨”中的“痴人”可能指的是那些过于执着于某种事物的人,这里诗人可能是在说自己的鼻子对香气过于敏感,以至于无法分辨香气的来源。 最后一句“俗子毫端有尘”中的“毫端”指的是笔下的墨水,而“俗子”则可能指的是那些过于世俗的人,他们沾染了尘世的尘埃,无法理解诗人的超脱和清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寻找香气、描绘花朵、对香气过于敏感以及沾染尘世的俗子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世俗的超越。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无奈,这可能是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无奈和失望。 此外,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富有韵味,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诗歌技巧和深厚的文学功底。整首诗的意境深远,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和思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绕林寻香不见,对花写貌失真。
痴人鼻孔无辨,俗子毫端有尘。
作者介绍 文同简介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鼻孔

    读音:bí kǒng

    繁体字:鼻孔

    短语:鼻腔

    英语:nostril

    意思:鼻腔跟外面相通的孔道。
      ▶《灵枢经•师传》:“鼻孔在外,膀胱漏泄。”
      ▶宋·文

  • 痴人

    读音:chī rén

    繁体字:痴人

    意思:(痴人,痴人)
    亦作“痴人”。
     
     1.愚笨或平庸之人。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世有痴人,不识仁义,不知富贵,并由天命。”
      ▶《

  • 无辨

    引用解释

    见“ 无辩 ”。

    读音:wú biàn

  • 俗子

    解释

    俗子 súzǐ

    [mediocre person] 俗人

    凡夫俗子

    引用解释

    指见识浅陋或鄙俗的人。 唐 牟融 《题朱庆馀闲居》诗之一:“白丁门外远,俗子眼前无。” 清 周亮工

  • 毫端

    读音:háo duān

    繁体字:毫端

    意思:
     1.细毛的末端。比喻极细微。
      ▶《后汉书•南匈奴传》:“呜唿!千里之差,兴自毫端。”
      ▶宋·张孝祥《水调歌头•金山观月》词:“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