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苏才翁挽诗二首》 可惜英魂掩,惟余醉墨传。

可惜英魂掩,惟余醉墨传。

意思:可惜英雄灵魂遮掩,只有我醉了墨传。

出自作者[宋]欧阳修的《苏才翁挽诗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握手接欢言,相知二十年》是一首对故人的怀念诗,表达了对故人深厚友谊的怀念和赞美。诗中描绘了与故人相知二十年的深厚情谊,以及故人的文章家世和名誉成就。 首两句“握手接欢言,相知二十年”,通过握手和欢快的交谈,表达了作者与故人之间的深厚情谊。这两句诗也暗示了他们之间的交流和了解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 接下来的两句“文章家世事,名誉弟名贤”,是对故人的赞美。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人的文章家世和名誉成就的钦佩和赞赏。作者认为故人的文章和名誉成就都是值得称赞的,这也反映了作者对文学和道德的重视。 然而,在“可惜英魂掩,惟余醉墨传”这两句中,作者表达了对故人的逝去的哀痛和对故人遗留的墨宝的怀念。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人的才华和品德的惋惜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故人遗留墨宝的怀念之情。 最后两句“秋风衰柳岸,抚柩送归船”,描绘了作者在秋风的衰柳岸边,抚摸着逝者的灵柩送他归去的场景。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逝者的深深怀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故人的怀念和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文学、道德和生命的深刻思考。诗中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对故人的敬仰之情,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握手接欢言,相知二十年。
文章家世事,名誉弟名贤。
可惜英魂掩,惟余醉墨传。
秋风衰柳岸,抚柩送归船。
作者介绍 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英魂

    解释

    英魂 yīnghún

    [spirit of the brave departed;spirit of a martyr] 对生前有杰出功绩者的美称。亦见“英灵”

    引用解释

  • 可惜

    读音:kě xī

    繁体字:可惜

    英语:(it\'s) too bad

    意思:
     1.值得惋惜。
      ▶晋·袁宏《后汉纪•灵帝纪》:“甑破可惜,何以不顾?”唐·杜甫《莫相疑行》:“男儿生无所

  • 余醉

    读音:yú zuì

    繁体字:餘醉

    意思:(余醉,余醉)
    未尽消失的醉意。
      ▶清·魏源《月夜访黄修存寓舍》诗:“谈深觉夜长,衣寒恃余醉。”

    解释:1.未尽消失的醉意。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