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纪事二十四首》 人天去住两无期,啼鴃年芳每自疑。

人天去住两无期,啼鴃年芳每自疑。

意思:人天去住两个无期,哭鴃年芳常常怀疑自己。

出自作者[清]梁启超的《纪事二十四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人天去住两无期,啼鴃年芳每自疑。多少壮怀偿未了,又添遗憾到蛾眉》是作者对人生、对时间的思考和感悟。 首句“人天去住两无期”表达了人生在世,无论是人的离去还是生命的终结都是必然的,没有预定的期限。这是一种对生命无常的深刻理解,也是对人生短暂的无奈接受。 “啼鴃年芳每自疑。”一句中,“啼鴃”指的是鸟鸣,常用来比喻时光飞逝,而“年芳”则是指年华的流逝,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深深忧虑。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时间的疑惑和不确定,对年华老去的无奈和惋惜。 “多少壮怀偿未了,又添遗憾到蛾眉。”这句诗中,“壮怀”指的是作者胸中的壮志和理想,而“遗憾”则是指作者未能实现的愿望和目标。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未能实现自己愿望的遗憾,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对时间的无奈和惋惜,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它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实现自己的愿望,同时也不要忘记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情感深沉真挚,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人天去住两无期,啼鴃年芳每自疑。
多少壮怀偿未了,又添遗憾到蛾眉。
作者介绍 梁启超简介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

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逃亡日本后,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夏威夷游记》中继续推广“诗界革命”,批判了以往那种诗中运用新名词以表新意的做法。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辛亥革命之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担任司法总长;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关键词解释

  • 无期

    读音:wú qī

    繁体字:無期

    意思:(无期,无期)

     1.无穷尽;无限度。
      ▶《诗•小雅•白驹》:“尔公尔侯,逸豫无期。”
      ▶俞樾《群经平议•毛诗三》:“《诗》中言‘无期’者,如《南山有臺》

  • 人天

    读音:rén tiān

    繁体字:人天

    英语:man day

    意思:
     1.佛教语。六道轮回中的人道和天道。亦泛指诸世间、众生。
      ▶《大宝积经•被甲庄严会三》:“能为世导师,映蔽人天众;

  • 去住

    读音:qù zhù

    繁体字:去住

    意思:犹去留。
      ▶汉·蔡琰《胡笳十八拍》:“十有二拍兮哀乐均,去住两情兮难具陈。”
      ▶唐·司空曙《峡口送友人》诗:“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霑巾。”
      ▶庞树柏《鹣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