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三池丁祭宿斋所赋》 同人得似三池盛,属目冠裳俨若林。

同人得似三池盛,属目冠裳俨若林。

意思:同别人得像三池盛,注目衣冠俨然像林。

出自作者[宋]虞刚简的《三池丁祭宿斋所赋》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典型的唐诗,作者通过对洙泗微言的日夜行走,表达了对儒家经典的热爱和追求。诗中提到“天高地下昨犹今”,意味着时间在不断流逝,但儒家经典的意义却永恒不变。 诗中还提到了“六经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和《乐经》,这六部经典是儒家学派的核心著作,体现了儒家的道德观念、政治理念和文化传统。通过识得这些经典,可以领悟到皇皇万古的心,即儒家文化的精髓。 接下来的两句“宗庙百官谁不见,朱弦疏越有知音”,表达了儒家文化在当时社会中的普及程度。宗庙是祭祀祖先的地方,百官则是朝廷中的官员,他们都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影响。而“朱弦疏越”则是指琴瑟之声,象征着高雅的文化品味。这里的“知音”意味着能够欣赏和理解这种文化的人。 最后两句“同人得似三池盛,属目冠裳俨若林”,表达了诗人对于志同道合的朋友的珍视。三池盛是指古代的一种礼仪,表示尊敬和友谊。属目冠裳则是指穿着华丽的服饰,这里用来形容朋友的高贵品质。整句话意味着与这样的朋友相处,就像置身于一片林木之中,令人愉悦和敬仰。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儒家经典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同时,诗中运用了许多典型的唐诗意象和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等,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洙泗微言日夜行,天高地下昨犹今。
六经意,识得皇皇万古心。
宗庙百官谁不见,朱弦疏越有知音。
同人得似三池盛,属目冠裳俨若林。

关键词解释

  • 三池

    读音:sān chí

    繁体字:三池

    意思:
     1.星名。
      ▶《晋书•天文志上》:“九坎间十星曰天池,一曰三池。”
     
     2.道家称胆为中池,舌下为华池,小腹胞为玉池,合称“三池”。见《黄庭内景经•中

  • 同人

    读音:tóng rén

    繁体字:衕人

    英语:coterie

    意思:
     1.《易》卦名。离下干上。意为与人和协。
      ▶《易•同人》:“同人于野,亨。”
      ▶孔颖达疏:“同人,谓和

  • 得似

    读音:de sì

    繁体字:得似

    意思:怎似;何如。
      ▶五代·齐己《寄湘幕王重书记》诗:“可能有事关心后,得似无人识面时?”宋·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词:“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明·刘基《四月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