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 逢君穆陵路,匹马向桑干。

逢君穆陵路,匹马向桑干。

意思:逢君穆陵路,匹马向桑干。

出自作者[唐]刘长卿的《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

全文创作背景

刘长卿的《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的创作背景与唐代的历史情境和诗人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这首诗写于唐代宗大历五、六年(770—771)间,当时刘长卿正担任转运使判官、淮西鄂岳转运留后等职务,活动于湖南、湖北一带。 社会背景上,唐朝已经步入了中后期,国家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困境。安史之乱使得整个国家战火纷飞,朝政腐败,国力衰弱,民不聊生。这样的时代背景对刘长卿的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 个人经历方面,刘长卿在穆陵关附近的路上遇到了一个急切北返渔阳的行客。渔阳在今天津蓟县,曾是古代的边防要地。与行客的相遇引发了刘长卿对于时事和民生的忧虑,他将这些情感倾注于诗中,通过诗歌表达了对战乱带来的痛楚和百姓疾苦的关注。 综上所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包括了唐朝中后期的社会困境、刘长卿的个人经历以及他在路上与行客的相遇所引发的情感共鸣。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逢君穆陵路,匹马向桑干。
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
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
处处蓬蒿遍,归人掩泪看。
作者介绍
刘长卿(约726—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生卒年未确论,各名家说法相差甚远,争议十分激烈,一般认为生于公元709-725年间,逝于786-790年年间。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骚坛秘语》有谓:刘长卿最得骚人之兴,专主情景,刘长卿的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选中国全日制学校教材。

关键词解释

  • 桑干

    引用解释

    1.河名。今 永定河 之上游。相传每年桑椹成熟时河水干涸,故名。 唐 李白 《战城南》诗:“去年战, 桑乾 源,今年战, 葱河 道。” 明 沈炼 《寄冯敬叔》诗:“ 桑乾河 水近,知是忆 并州 。”

    2.古县名。

    读音:sāng gān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