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玉且宽和氏罪,诬金须认不疑情。
意思:辨别玉而且宽和氏罪,诬陷金须认不疑情。
出自作者[宋]刘兼的《诫是非》
全文赏析
这首诗《巧舌如簧总莫听,是非多自爱憎生》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它通过描述各种事件和情境,表达了作者对于人世间的复杂情感和对于真理的追求。
首先,诗中提到了“巧舌如簧”,这是对那些善于言辞、善于游说的人的形象描绘。这些人往往善于用华丽的言辞来掩饰自己的真实意图,让人难以分辨真假。因此,作者警告人们不要轻易相信他们的言辞,因为这些巧舌如簧的人往往善于制造和散布各种谣言和谎言。
其次,“三人告母虽投杼”这句诗,引用了历史上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谣言的传播速度之快,影响之大。它提醒人们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被谣言所影响,以免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
“辨玉且宽和氏罪,诬金须认不疑情”这两句诗则表达了作者对于真相的追求和对公正的坚守。作者认为,对待真相应该像对待玉石一样,需要仔细辨别和挖掘,不能轻易被谎言所蒙蔽。同时,对待他人的错误和冤屈也应该保持公正和宽容的态度,不能因为自己的误解而冤枉他人。
最后,“因思畴昔游谈者,六国交驰亦受烹”这句诗则表达了作者对于那些曾经口若悬河、游说四方的人的反思。这些人曾经凭借着巧舌如簧的口才和游说的能力,在六国之间游走,但是最终却因为言过其实、夸大其词而被处死或受罚。这告诫人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性的判断力,不要被自己的言辞所迷惑和误导。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述各种事件和情境,表达了作者对于真理的追求和对公正、理性的坚守。它提醒人们要保持警惕、理性思考、公正待人,不要轻易被谎言和谣言所蒙蔽。同时,它也警示人们要时刻反思自己的言行,不要因为自己的夸大其词而受到惩罚。这首诗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启示意义,值得人们深思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