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再赠钱道人二首》 寻师入蜀未曾逢,要看罗浮晓日红。

寻师入蜀未曾逢,要看罗浮晓日红。

意思:不久军队进入蜀地不曾遇到,要看罗浮旭日红。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再赠钱道人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寻师入蜀未曾逢,要看罗浮晓日红。若见仙人知去处,却来相引到山中》,它是一首描绘作者寻找名师,前往蜀地的诗。诗中充满了对未知的期待,对未来的探索,以及对山中的神秘和美丽的向往。 首句“寻师入蜀未曾逢,要看罗浮晓日红。”描绘了诗人的决心和期待。他正在寻找一位名师,决定前往蜀地,期待在那里看到罗浮晓日的美丽景象。诗人用“未曾逢”表达了他对未知的期待和探索,同时也暗示了他对寻找名师的坚定信念。 “若见仙人知去处,却来相引到山中。”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想象和期待。他想象如果找到了仙人的去处,他会被引导到山中,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的神秘和美丽的向往。 整首诗充满了对未来的探索和期待,以及对未知的敬畏和尊重。诗人用简洁而富有诗意的语言,描绘了他对山中的神秘和美丽的向往,以及他对寻找名师的坚定信念。这种探索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此外,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他通过描绘罗浮晓日的美丽景象,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欣赏。他期待在山中找到名师,也表达了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真理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的美妙诗篇,它描绘了诗人对未来的探索和期待,以及对山中的神秘和美丽的向往。它鼓励我们要有探索精神,追求真理,热爱生活,积极面对人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寻师入蜀未曾逢,要看罗浮晓日红。
若见仙人知去处,却来相引到山中。
作者介绍 文同简介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罗浮

    读音:luó fú

    繁体字:羅浮

    意思:(罗浮,罗浮)
    山名。在广东省·东江北岸。风景优美,为粤中游览胜地。
      ▶晋·葛洪曾在此山修道,道教称为“第七洞天”。相传隋·赵师雄在此梦遇梅花仙女,后多为咏梅典实。

  • 未曾

    读音:wèi zēng

    繁体字:未曾

    短语:远非 罔 毋 绝非 从不 莫 靡 从未

    英语:ne\'er

    意思:不曾。
      ▶《墨子•亲士》:“缓贤忘事,而能

  • 寻师

    读音:xún shī

    繁体字:尋師

    意思:(寻师,寻师)

     1.用兵。
      ▶《左传•僖公五年》:“君其修德而固宗子,何城如之?三年将寻师焉,焉用慎?”杜预注:“寻,用也。”
     
     2.求师。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