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子修行与众殊,铜臺连接起精庐。
意思:释迦牟尼的弟子修行与众区别,铜台连接起精庐。
出自作者[宋]杨亿的《大名府大安阁主道者》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赞美佛教修行者的诗,通过对铜臺精庐中修行者的描绘,表达了对他们虔诚修行的敬佩之情。
首句“释子修行与众殊,铜臺连接起精庐。”直接点明佛教修行者的修行方式和普通人的不同,他们选择在铜臺精庐中潜心修炼。铜臺象征着佛法的庄严和高尚,精庐则是他们修行的场所,体现出他们对于佛法的虔诚和追求。
“群公共结二林社,万乘曾回六尺舆。”描绘了修行者们共同结社,形成了一个和谐的佛教社区,吸引了无数的信徒前来朝拜。万乘曾回六尺舆则表达了佛教的威望和影响力,使得皇帝也曾停下马车来朝拜。
“衣惹天香亲御座,阁成云构倚晴虚。”描绘了修行者的生活环境,他们身着华丽的法衣,在云阁中修行,环境清幽,景色宜人。阁成云构倚晴虚则表达了他们对于佛法的追求和对于环境的欣赏。
最后两句“浮生自恨犹贪禄,未得同翻贝叶书。”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遗憾,他恨自己贪图官职俸禄,不能像佛教修行者一样,专心修行,翻阅贝叶经。这也体现出诗人对于佛教的敬仰和对世俗生活的反思。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铜臺精庐中修行者的描绘,表达了对他们虔诚修行的敬佩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反思和遗憾。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佛教赞美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