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大名府大安阁主道者》 释子修行与众殊,铜臺连接起精庐。

释子修行与众殊,铜臺连接起精庐。

意思:释迦牟尼的弟子修行与众区别,铜台连接起精庐。

出自作者[宋]杨亿的《大名府大安阁主道者》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赞美佛教修行者的诗,通过对铜臺精庐中修行者的描绘,表达了对他们虔诚修行的敬佩之情。 首句“释子修行与众殊,铜臺连接起精庐。”直接点明佛教修行者的修行方式和普通人的不同,他们选择在铜臺精庐中潜心修炼。铜臺象征着佛法的庄严和高尚,精庐则是他们修行的场所,体现出他们对于佛法的虔诚和追求。 “群公共结二林社,万乘曾回六尺舆。”描绘了修行者们共同结社,形成了一个和谐的佛教社区,吸引了无数的信徒前来朝拜。万乘曾回六尺舆则表达了佛教的威望和影响力,使得皇帝也曾停下马车来朝拜。 “衣惹天香亲御座,阁成云构倚晴虚。”描绘了修行者的生活环境,他们身着华丽的法衣,在云阁中修行,环境清幽,景色宜人。阁成云构倚晴虚则表达了他们对于佛法的追求和对于环境的欣赏。 最后两句“浮生自恨犹贪禄,未得同翻贝叶书。”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遗憾,他恨自己贪图官职俸禄,不能像佛教修行者一样,专心修行,翻阅贝叶经。这也体现出诗人对于佛教的敬仰和对世俗生活的反思。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铜臺精庐中修行者的描绘,表达了对他们虔诚修行的敬佩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反思和遗憾。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佛教赞美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释子修行与众殊,铜臺连接起精庐。
群公共结二林社,万乘曾回六尺舆。
衣惹天香亲御座,阁成云構倚晴虚。
浮生自恨犹贪禄,未得同翻贝叶书。
作者介绍
杨亿(974~1020年),字大年,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县)人。北宋文学家,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

性耿介,尚气节。年十一,宋太宗闻其名,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天禧四年卒,年四十七,谥号为文。

博览强记,尤长于典章制度。曾参预修《太宗实录》,主修《册府元龟》。今存《武夷新集》、《浦城遗书》、《摛藻堂四库全书萃要》、《杨文公谈苑》15卷

关键词解释

  • 释子

    读音:shì zǐ

    繁体字:釋子

    英语:monk

    意思:(释子,释子)
    僧徒的通称。取释迦弟子之意。
      ▶《杂阿念经》:“若欲为福者,应于沙门释子所作福。”
      ▶唐·韦应物《寄

  • 修行

    读音:xiū xíng

    繁体字:修行

    英语:cultivate oneself according to a religious doctrine

    意思:(参见脩行)

     1.修养德行。<

  • 连接

    读音:lián jiē

    繁体字:連接

    短语:接 属 搭 通连 中继 连 过渡 交接 通

    英语:connection

    意思:(连接,连接)

     1.

  • 精庐

    读音:jīng lú

    繁体字:精廬

    意思:(精庐,精庐)

     1.学舍,读书讲学之所。
      ▶《后汉书•姜肱传》:“盗闻而感悔,后乃就精庐,求见徵君。”
      ▶李贤注:“精庐即精舍也。”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